成语拼音:jì shàng xīn lái
成语解释:计谋涌上心头
成语出处:元 马致远《汉宫秋》第一折:“眉头一纵,计上心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计谋涌上心头
繁体字形:計上心來
英文翻译:a stratagem comes to mind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心:1.人和高等动物身体内推动血液循环的器官。人的心在胸腔的中部,稍偏左方,呈圆锥形,大小约跟本人的拳头相等,内部有四个空腔,上部两个是心房,下部两个是心室。心房和心室的舒张和收缩推动血液循环全身。也叫心脏。2.通常也指思想的器官和思想、感情等:心思。心得。用心。谈心。一心一意。你心想到哪里去了?3.中心;中央的部分:江心。圆心。重心。4.二十八宿之一。5.姓。
来:1.从别的地方到说话人所在的地方(跟“去”相对):来往。来宾。来信。从县里来了几个干部。2.(问题、事情等)发生;来到:问题来了。开春以后,农忙来了。3.做某个动作(代替意义更具体的动词):胡来。来一盘棋。来一场篮球比赛。你歇歇,让我来。何必来这一套?4.趋向动词。跟“得”或“不”连用,表示可能或不可能:他们俩很谈得来。这个歌我唱不来。5.用在另一动词前面,表示要做某件事:你来念一遍。大家来想办法。6.用在另一动词或动词结构后面,表示来做某件事:我们贺喜来了。他回家探亲来了。7.用在动词结构(或介词结构)与动词(或动词结构)之间,表示前者是方摘了一个荷叶来当雨伞。你又能用什么理由来说服他呢?8.来着:这话我多会儿说来?9.未来的:来年。来日方长。10.姓。11.诗歌、熟语、叫卖声里用作衬字:正月里来是新春。不愁吃来不愁穿。黑白桑葚来大樱桃。12.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朝着说话人所在的地方:把锄头拿来。各条战线传来了振奋人心的消息。13.用在动词后,表示结果:信笔写来。一觉醒来。说来话长。看来今年超产没有问题。想来你是早有准备的了。
说到“计上心来”,很多人会联想到灵光一现的聪明劲儿。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紧要关头突然想到解决办法,比如张三被客户刁难时,忽然想起上周培训提到的沟通技巧,瞬间调整话术扭转了局面。这种“急智”究竟是怎么产生的呢?
问:计上心来是纯靠运气吗?其实不然。李四备考时遇到超纲题,正发愁时突然想起老师用矿泉水瓶演示过类似原理,这得益于他平时观察积累的思维习惯。大脑在压力下会快速调用记忆库,看似偶然的灵感往往藏着必然的逻辑。
菜市场王阿姨的案例更有烟火气。她发现顾客总嫌活鱼现杀麻烦,第二天就在摊位旁支起代加工服务台,附带赠送葱姜调料包。这种将痛点转化为商机的智慧,正是“计上心来”在生活中的生动演绎。
问:普通人如何培养这种能力?根据我的观察,保持开放心态是关键。就像程序员小周调试代码时,偶然听到同事聊烘焙,突然联想到“分层处理”的思路。跨界联想能让大脑跳出固有框架,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创新都发生在交叉领域。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依赖急智可能埋下隐患。曾见创业者老孙为赶项目进度,临时改用廉价材料导致口碑滑坡。真正的“计上心来”应该建立在对事物本质的深刻理解之上,而非单纯的取巧。
培养这种能力不妨从日常小事练起:做饭时尝试用现有食材组合新菜式,通勤路上给常走的路段设计分流方案。当思维像流水般自然涌动时,解决问题的新点子便会如溪中卵石,在需要时显露真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