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ì fá chēng xūn
成语解释:谓计算、称扬自己的功勋。伐,功勋。
成语出处:宋·叶适《故朝散大夫周先生墓志铭》:“不以为高,所求者仁;异彼区区,计伐称勋。”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計伐稱勛
英文翻译:To plan for the harvest and win the honor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伐:1.砍(树):伐木。伐了几棵树。2.攻打:征伐。讨伐。北伐。3.姓。4.自夸:伐善。不矜不伐(不自大自夸)。
称:[chēng]1.叫;叫做:自称。他足智多谋,人称智多星。队员都亲切地称他为老队长。2.名称:简称。俗称。3.说:称快。称便。连声称好。4.赞扬:称叹。称赏。称许。5.姓。6.测定重量:把这袋米称一称。7.举:称觞祝寿。[chèn]适合;相当:称体。称心。对称。匀称。[chèng]同“秤”。
勋:1.功勋:勋业。勋劳。屡建奇勋。2.勋章:授勋。
说起"计伐称勋"这个成语,可能不少人会犯迷糊——这到底是啥意思?咱先拆开来看:"计"是计算,"伐"是讨伐,"称"是衡量,"勋"是功劳。合起来其实讲的是根据战功来评定奖赏,后来引申为按实际贡献分配利益的行为准则。
举个职场中的例子:某互联网公司研发部同时推进三个项目,年底评优时领导没有搞平均主义,而是仔细分析各组代码贡献量、项目完成度和用户反馈数据,最终给攻克技术难关的第三组发了双倍奖金。这不就是现代版的"计伐称勋"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做法会不会影响团队和谐?其实关键在于评价体系是否透明。就像古代将军出征前会公示赏格:"先登城者赏千金,斩敌将者封百户",士兵们心里有本明账,自然愿意奋勇争先。现代社会同样适用这个道理,当考核标准清晰可量化时,反而能激发良性竞争。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精髓在于"动态平衡"。就像分蛋糕,单纯按人头平分看似公平,实则忽视了个体差异;完全按功劳分配又可能造成马太效应。真正的高手会在保障基本盘的前提下,让多劳者真正多得。比如某创业公司就将股权分配设计成"基础股+业绩股"的模式,既保证团队稳定性,又让核心贡献者获得应有回报。
再看教育领域,有个班主任别出心裁:他把班级事务细分成200个具体任务,学生每完成一项就获得相应积分,学期末用积分兑换研学机会。这种把抽象品德具象化的做法,意外激发了学生的主动性,连最调皮的孩子都抢着倒垃圾——这不正是"计伐称勋"思维的生活化应用吗?
或许有人质疑:事事计较功劳,会不会太功利?其实关键在于建立正向循环。就像农民播种时清楚知道"春耕一粒粟,秋收万颗子",这份确定性反而催生踏实耕耘的动力。当付出与回报形成可信赖的正向关联,整个系统的运转效率就会显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