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èn zéi zuò zǐ
成语解释:见“认贼为子”。
成语出处:明·徐复祚《一文钱》第三出:“有一等颠倒丧志,投东觅西,失却眼前至宝,这便是认贼作子。”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把坏人当作亲人
繁体字形:認賊作子
英文翻译:make up to the enemy
认:1.认识;分辨:认字。认清是非。自己的东西,自己来认。2.跟本来没有关系的人建立某种关系:认了一门亲。认老师。3.表示同意;承认:公认。否认。认可。认输。认错儿。4.认吃亏(后面要带“了”):你不用管,这事我认了。
贼:1.偷东西的人。2.做大坏事的人(多指危害国家和人民的人):工贼。卖国贼。3.邪的;不正派的:贼心。贼眉鼠眼。贼头贼脑。4.狡猾:老鼠真贼。5.伤害:戕贼。6.很;非常(多用于令人不满意的或不正常的情况):贼冷。贼亮。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认贼作子”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为什么有人会把敌人当亲人?其实它讲的是人因为糊涂或利益而颠倒黑白。比如古代某官员收了贿赂,明知对方是贪腐团伙,却公开称他们是“青年才俊”,甚至把赃款说成“发展基金”——这就叫典型的认贼作子。
有人会问:现实中真有人这么傻吗?其实这个成语更多是在比喻认知错位。就像现代职场里,某个领导把爱拍马屁却总捅娄子的下属当心腹,反而冷落真正做实事的人,这种用人不当本质上也是认贼作子的变体。
更值得思考的是,为什么人们会犯这种错误?心理学中有个“认知失调”概念或许能解释:当个人利益与事实冲突时,有人会选择扭曲现实来自我安慰。比如家长明知孩子偷钱,却安慰自己“他只是太想要新球鞋”,这种自欺欺人的心态就容易导向认贼作子的行为。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特别有警示意义。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每天要分辨无数真伪信息,就像网络诈骗中骗子伪装成“理财专家”,投资者若被高收益蒙蔽双眼,本质上也是在重复认贼作子的错误逻辑。
换个角度看,这个成语也藏着乐观的解决之道。唐代高僧百丈禅师说过:“不昧因果”,提醒我们要保持清醒认知。就像现在买东西会看产品成分表,与人交往时若能养成观察行为而非听信言辞的习惯,自然就能避免把“贼”错认成“子”。
最后想说,这个古老成语就像面镜子,照出人性中永恒的弱点。但正因为看清了问题所在,我们反而能带着这份觉知,在纷繁世事中守住内心的指南针。下次遇到可疑的人或事时,不妨先问自己:我是不是在给错误对象加滤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