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ǎo jià huán jià
成语解释:卖主要价高;买主给价低;双方要反复争议。现比喻在进行谈判时反复争议;或接受任务时讲条件。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 蒋兴哥重会珍珠衫》:“三巧问了他讨价还价,便道:‘真个亏你些儿。’”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討價還價
英文翻译:for a supply of sth.
讨:1.征伐:征讨。2.探索;研究:研讨。3.索取:向敌人讨还血债。4.请求:讨教。5.招惹:讨厌。
价:[jià]1.价格:物价。调价。物美价廉。无价之宝。这个价可不贵。2.价值:等价交换。3.化合价的简称:氢是一价的元素。4.姓。[jie]用在某些状语的后面:成天价忙。震天价响。[jiè]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还:[hái]1.表示现象继续存在或动作继续进行;仍旧:十年没见了,她还那么年轻。半夜了,他还在工作。2.表示在某种程度之上有所增加或在某个范围之外有所补充:今天比昨天还冷。改完作业,还要备课。3.用在形容词前,表示程度上勉强过得去(一般是往好的方面说):屋子不大,收拾得倒还干净。4.用在上半句话里,表示陪衬,下半句进而推论,多用反问的语气;尚且:你还搬不动,何况我呢?5.表示没想到如此,而居然如此(多含赞叹语气):他还真有办法。6.表示早已如此:还在几年以前,我们就研究过这个方案。[huán]1.返回原来的地方或恢复原来的状态:还家。还乡。还俗。退耕还林。2.归还:偿还。还书。3.回报别人对自己的行动:还嘴。还手。还击。还价。还礼。以牙还牙,以眼还眼。4.姓。
价:[jià]1.价格:物价。调价。物美价廉。无价之宝。这个价可不贵。2.价值:等价交换。3.化合价的简称:氢是一价的元素。4.姓。[jie]用在某些状语的后面:成天价忙。震天价响。[jiè]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说到讨价还价,你脑海中会蹦出哪些成语?比如“斤斤计较”“坐地起价”,这些词听起来似乎带着点火药味,但仔细想想,它们背后藏着人与人之间微妙的互动智慧。
举个例子,“货比三家”常被用来形容买东西前的谨慎态度。比如你想买个二手手机,先跑遍整个市场摸清底价,再和卖家“讨价还价”,这时候主动权就握在手里了。有人问:“为什么要货比三家?”其实这和动物捕猎前观察环境一个道理——信息越充分,谈判越自信。
再看“漫天要价,就地还钱”。去年我在景德镇买瓷器,老板开口报了个高价,我按惯例砍掉三分之二,最后成交价竟然比预想还低。这让我想到,讨价还价有时像跳双人舞:卖方虚晃一枪,买方见招拆招,最终在某个平衡点达成默契。关键在于别把对方当敌人,而是看作合作解决问题的伙伴。
有人担心“讨价还价会不会显得小气”?其实换个角度看,这是对商品价值的尊重。就像菜市场大妈常说:“你这土豆昨天卖两块,今天怎么涨三块?”表面在争价格,实际在维护市场规律。真正高明的讨价还价,不是一味压价,而是用事实和逻辑说话。
现代社会的讨价还价早已超出菜市场范畴。比如求职谈薪资,甲方乙方签合同,甚至朋友间商量聚会地点,本质都是利益协商。有个朋友分享过经验:谈判时先亮出自己能接受的底线,反而更容易获得对方让步。这或许印证了那句老话——“以退为进”。
最后说个冷知识:心理学研究显示,讨价还价成功的关键往往不在价格本身,而在情绪管理。保持微笑、适时沉默、偶尔夸赞商品优点,这些软技巧比硬邦邦的数字博弈更有效。下次再遇到砍价场景,不妨试试先夸老板“你这批货成色真不错”,再看看对方反应——毕竟谁都喜欢被认可的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