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ǎng xìn xiū mù
成语解释:人与人之间,国与国之间,讲究信用,谋求和睦。
成语出处: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指讲究信用,睦邻修好
繁体字形:講信修睦
英文翻译:have faith and promote good will
讲:1.说:讲故事。2.解释;论述:讲明。讲课。这是一本讲语法的著作。3.商量;商谈:讲价。讲和。4.讲求;注重:讲卫生。讲政策。5.就某方面说:讲念书他不行,讲干活可是一把手。6.古又同“斠()(jiào)”。
信:[xìn]1.诚实,不欺骗:信用。信守。信物。信货。信誓旦旦。2.不怀疑,认为可靠:信任。信托。信心。信念。3.崇奉:信仰。信徒。4.消息:信息。杳无音信。5.函件:信件。信笺。信鸽。信访。6.随便,放任:信手(随手)。信步(随意走动,散步)。信笔。信意。7.同“芯2”。8.姓。 。[shēn]1.古同“伸”,舒展开。2.古同“伸”,表白。
修:1.修饰:装修。修辞。2.修理;整治:修车。修桥补路。一定要把淮河修好。3.写;编写:修函。修史。修县志。4.(学问、品行方面)学习和锻炼:修养。修业。进修。这学期多修了两门课。5.修行(迷信):修炼。修仙。6.兴建;建筑:修建。修水库。新修了一条铁路。7.剪或削,使整齐:修树枝。修指甲。8.指修正主义:反修防修。9.姓。10.长;高:修长。修竹。
睦:1.和睦:睦邻。婆媳不睦。2.姓。
“讲信修睦”出自《礼记·礼运》,强调诚信与和睦的重要性。比如,一个社区要组织公共活动,负责人老张提前公布了预算明细,并邀请居民共同监督。有人私下嘀咕:“这么透明,不怕被挑刺?”结果活动当天,参与人数创了新高,连平常爱挑理的刘大妈都主动帮忙搬椅子——这就是“讲信修睦”的力量。
为什么诚信能促进和睦?想象两位邻居因停车位争吵,王师傅主动把车挪开并道歉:“上周我儿子打球确实刮了您的车,修理费我出。”原本剑拔弩张的气氛瞬间缓和,对方反而摆摆手说“小事”。当一方先展现诚意,往往能打破猜疑链,就像往池塘里丢石子,波纹自然会扩散开来。
职场上有个典型案例。某创业团队连续三个月没发奖金,老板没有找借口,而是召集全员坦言:“客户尾款被拖延,这是财务明细。我抵押了房子,下周五前一定解决。”令人惊讶的是,三分之二的员工自愿暂缓领薪,财务危机解除后团队凝聚力不降反升。可见“讲信修睦”不是空话,而是需要具体行动支撑。
现代人还需要这种传统智慧吗?我曾在跨部门合作中深有体会。市场部承诺“三天内给方案”,研发部却觉得他们在画大饼。后来双方约定每天下午四点开十分钟进度会,用共享文档实时更新数据,结果项目提前两周交付。这种“用机制保障诚信”的做法,既符合古人智慧,又适应了数字化协作的新场景。
有个细节常被忽视:修睦不等于强行和谐。就像健身时肌肉会经历撕裂再生长,人际关系也需要在坦诚沟通中迭代升级。朋友老李的餐饮店疫情期间主动联系房东:“现在客流量只有三成,您若同意降租30%,我保证续约五年并优先支付。”这种既有现实考量又包含长期承诺的对话,反而比虚假客套更能维系良性关系。
观察身边那些长久的合作关系,往往存在“动态平衡点”。比如小区物业每月举办业主开放日,既公布维修基金使用情况,也收集改进建议。有次水管改造方案被推翻重做了三次,但全程公开透明的讨论让最终方案获得95%的通过率。这印证了《论语》那句“民无信不立”,信任积累需要时间,但崩塌往往只在一瞬间。
最后想分享个反常识观点:互联网时代“讲信修睦”有了新内涵。就像主播在直播间承诺“所见即所得”,结果因为过度美颜被投诉;而某些坚持原相机测评的博主反而圈粉百万。当信息越来越容易造假,朴素的诚信反而成了稀缺资源,这或许能给追求短平快的现代人带来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