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ì
  • bīng
  • wèi
  • x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ì bīng wèi xíng

成语解释:谓慎于用兵和用刑。

成语出处:宋·张耒《大礼庆成赋》:“讳兵畏刑,后货食兮。政有损易,兹不易兮。”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諱兵畏刑

英文翻译:Fear of punishment

讳兵畏刑的意思

讳:1.因有所顾忌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讳:隐讳。直言不讳。2.忌讳的事情:犯讳。3.旧时不敢直称帝王或尊长的名字,叫讳。也指所讳的名字:名讳。4.姓。

兵: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畏:1.怕:不畏艰险。英勇无畏。2.敬服:令人畏服。后生可畏。

刑:1.刑罚:徒刑。死刑。2.指对犯罪嫌疑人的体罚:用刑。刑讯。3.古又同“”。

成语评论

讳兵畏刑”是一个比较冷门的成语,字面意思是“忌讳用兵,畏惧刑罚”。它常被用来形容主张以德治国、反对暴力手段的治理理念。比如:“汉初推崇黄老之学,统治者讳兵畏刑,主张休养生息,为文景之治奠定了基础。”这个例子展示了成语在历史场景中的典型应用。

为什么古人会推崇“讳兵畏刑”?

在冷兵器时代,战争意味着巨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耗。秦朝严刑峻法导致二世而亡的教训,更让后人意识到法治需要温度。就像现代人明白“堵不如疏”,当时的智者发现,用仁政凝聚民心比武力镇压更可持续。这种思想在今天仍有启示——解决问题时,化解矛盾往往比强硬对抗更有效。

现代社会中如何实践这种理念?

某科技公司曾因员工频繁加班引发离职潮,管理层没有选择惩罚制度,而是增设弹性工作制和心理咨询服务,结果团队效率反升15%。这印证了老子“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的智慧。强制手段可能带来表面服从,而理解需求才能激发内在动力。

完全避免强制手段是否可行?

就像交通系统既需要导航指引也需要红绿灯约束,社会治理同样需要刚柔并济。2018年挪威监狱改革就是个典型案例:他们在保持法律威慑力的同时,用职业技能培训替代部分惩戒措施,使再犯率下降40%。这说明“讳兵”不等于放弃规则,而是追求更高明的管理艺术。

我个人在团队管理中深有体会:当下属出现失误时,比起严厉追责,先了解背后的客观限制因素,往往能发现系统漏洞。这种思维方式,本质上就是“讳兵畏刑”在现代组织中的灵活应用——它教会我们,真正的强者不需要时刻挥舞大棒。

观察国际关系会发现有趣现象:经济制裁的效果常弱于预期,而文化输出却能润物无声地改变认知。这或许揭示了人性深处的共鸣机制——当我们在处理矛盾时,给理性留一道门,给善意开一扇窗,可能比想象中的更有力量。

"讳兵畏刑"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