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ùn gōng xíng fēng
成语解释:评定功劳之大小给予封赏。
成语出处:《史记·萧相国世家》:“汉五年,既杀项羽,定天下,论功行封。”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按功劳大小给予奖赏
繁体字形:論功行封
英文翻译:reward according to sb . 's deserts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行:[háng]1.行列:双行。杨柳成行。2.排行:您行几?。我行三。3.行业:内行。同行。在行。懂行。改行。各行各业。干一行,爱一行。行行出状元。4.某些营业机构:商行。银行。车行。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行字。几行树。两行眼泪。[hàng]见〖树行子〗。[héng]见〖道行〗。[xíng]1.走:步行。人行道。日行千里。2.古代指路程: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指旅行或跟旅行有关的:行装。行程。行踪。西欧之行。4.流动性的;临时性的:行商。行营。5.流通;推行:行销。发行。风行。6.做;办:举行。执行。试行。行医。行不通。简便易行。行之有效。7.表示进行某项活动(多用于双音动词前):另行通知。即行查复。8.(旧读xìng)行为:品行。言行。罪行。兽行。9.可以:行,咱们就照这样办吧。算了,把事情说明白就行了。10.姓。
封:1.古时帝王把爵位(有时连土地)或称号赐给臣子:封王。分封诸侯。2.姓。3.封闭:查封。封河。大雪封山。封住瓶口。把信封起来。4.(封儿)封起来的或用来封东西的纸包或纸袋:赏封。信封。5.用于封起来的东西:一封信。一封银子。
“论功行封”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古风,但放在现代社会,你能想到哪些具体场景?举个例子,公司年底发奖金时,老板宣布:“这次项目成功,咱们严格按照贡献大小分配奖金,绝不搞平均主义。”这时候有人偷偷嘀咕:“这不就是‘论功行封’嘛!”通过具体的工作成果来决定回报,既激发了积极性,又避免了“吃大锅饭”的弊端。
有人可能会问:“只看功劳会不会太功利?”其实关键在于如何定义“功”。古代将军攻城略地是功,现代职场中,有人通宵改方案是功,有人协调团队矛盾也是功。就像学校评选“优秀班干部”,既看考试成绩,也看组织活动的努力,这种多维度的评价体系,反而让“论功行封”更人性化。
我们常听说汉高祖刘邦“论功行封”引发争议的故事。当时萧何分管后勤却被封首功,带兵打仗的武将们气得拔剑砍柱子。这个历史片段恰恰说明:不同岗位的价值衡量需要智慧。就像现在互联网公司,技术岗和运营岗的贡献标准完全不同,好的评价机制既要量化数据,也要看到隐性价值。
现实中是否存在“虚假功劳”?确实有这种情况。某销售团队为冲业绩承诺客户虚假功能,表面看完成了KPI,实则损害了公司信誉。这时候就需要“论功行封”配合监督机制,就像足球比赛既有进球统计也有VAR回放,既要结果正义也要过程正义。
我个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00后职场新人更倾向接受“论功行封”。他们常在述职报告里罗列具体工作数据,甚至会主动要求“按这个比例分配团队奖金”。这种直白的价值主张,或许正在重塑传统的分配文化,让功劳与回报的链条变得更透明、更可预期。
当“论功行封”遇上人情社会会怎样?亲戚开的公司里,勤勤恳恳的老员工可能比不上老板侄子的升职速度快。这时候成语就变成了照妖镜,照出哪些组织真正在践行公平原则。就像农民播种时会根据土壤墒情调整种子量,真正的管理智慧,在于动态平衡规则与人性。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环卫工人的“功劳”难以用清扫面积量化,教师的价值无法用分数完全体现,这时候的“论功行封”该如何创新?或许可以参考医院的多维评价体系,既有门诊量统计,也有患者满意度调查,还有同行专家评审,让不同形态的付出都能被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