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íng
  • tóu
  • lùn
  • ji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píng tóu lùn jiǎo

成语解释:见“评头品足”。

成语出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她们的眼睛老瞅着新娘,有时也看看新郎,她们肩挨着肩,手拉着手,评头论脚,叽叽嘈嘈地小声地吵嚷个不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乱发议论

繁体字形:評頭論脚

英文翻译:find fault with

评头论脚的意思

评:1.评论;批评:短评。书评。获得好评。评一部电影。2.评判:评分儿。评选。评一评谁写得好。3.姓。

头:[tóu]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头。梳头。平头。分头。你的脸形留这种头不合适。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头。笔头儿。中间粗,两头儿细。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头儿。提个头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儿啊!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头儿。蜡头儿。铅笔头儿。6.头目:李头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头儿。7.方面:他们是一头儿的。心挂两头。8.第一:头等。头号。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头车。头马。头羊。10.姓。[tou]1.(头儿)名词后缀。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头。石头。骨头。舌头。罐头。苗头。b)接于动词词根:念头。扣头。饶头。嚼头儿。看头儿。听头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头。甜头儿。2.方位词后缀:上头。下头。前头。后头。里头。外头。

论:[lùn]1.分析和说明道理:评论。议论。2.分析和说明道理的言论、文章或理论:舆论。社论。历史唯物论。3.评定;看待:论罪。相提并论。4.介词。按照:论堆卖。论件计工。[lún]〔论语〕儒家经典之一。孔子弟子编纂的有关孔子言行的记录。共二十篇。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和弟子间的谈话,涉及政治、经济、教育、道德和哲学等,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资料。宋代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

脚:[jiǎo]1.人或某些动物的腿的最下面部分,用以支持身体并行走。2.物体的最下部:山脚。墙脚。3.旧指跟体力搬运有关的:脚夫。脚行。[jué]同“角(jué)”。现多用角。

成语评论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和朋友逛街试衣服,刚走出试衣间就听到旁边人小声嘀咕:"这颜色太显黑了吧……腿型缺点全暴露了。"这种对他人外貌或行为过度挑剔的现象,用成语"评头论足"来形容再合适不过。

为什么人们总爱对他人指指点点?其实这源于人类与生俱来的观察本能。就像我们会不自觉关注天空的云朵形状,对他人的言行举止产生看法也是自然反应。但问题在于,很多人把这种观察变成了武断的评判。

举个职场中的例子:新同事小王总被议论"西装颜色太跳脱"、"汇报时手势太多"。这些议论声中,有多少是真正关注工作能力的?就像古人说的"见其礼而知其政",现代人却常常"观其表而断其人"。

如何避免成为"评头论足"的受害者?我有次穿汉服参加聚会,听到有人说"穿得这么夸张给谁看"。当时选择微笑回应:"给懂得欣赏的人看呀。"后来发现,那些习惯议论他人的人,往往最怕成为被议论的对象。

换个角度想,适当的评价交流本是社会润滑剂。就像网友讨论影视剧造型,专业设计师点评时装周,这些建立在专业和善意基础上的讨论,能让美的标准更多元。但若演变成对他人选择的粗暴否定,就背离了交流的初衷。

在自媒体时代,"评头论足"似乎变得更加便利。某美食博主就经历过:分享家常菜被批"摆盘不精致",展示烘焙成果又被说"用植物奶油不健康"。有趣的是,当她把批评者建议都试了一遍,反对声反而变成了"怎么老听别人指手画脚"。

在我看来,适度的评价如同镜子,能帮助我们看到盲区;过度的议论则像迷雾,模糊了事物的本质。下次想要评价他人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建议是否真的能帮到对方?还是只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

生活不是选美比赛,每个人都在演绎独特的人生剧本。与其纠结他人是否按你的剧本走,不如专注编写自己的精彩章节。毕竟,真正重要的不是别人如何评价你的"头"和"脚",而是你选择怎样走自己的路。

"评头论脚"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