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í biàn cóng yí
成语解释:谓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成语出处: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涉务》:“五则使命之臣,取其识变从宜,不辱君命。”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識變従宜
英文翻译:Adapt to change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变:1.和原来不同;变化;改变:情况变了。变了样儿。2.改变(性质、状态);变成:沙漠变良田。后进变先进。3.使改变:变废为宝。变农业国为工业国。4.能变化的;已变化的:变数。变态。5.变卖:变产。6.变通:通权达变。7.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事变。变乱。8.指变文:目连变。9.姓。
从:[cóng]1.依顺:顺从。盲从。从善如流。2.采取,按照:从优。3.跟随:愿从其后。4.跟随的人:侍从。仆从。5.参与:从业。从政。投笔从戎。6.由,自:从古至今。从我做起。7.次要的:主从。从犯。8.宗族中次于至亲的亲属:从父(伯父、叔父的通称)。9.中国魏以后,古代官品(有“正品”和“从品”之分,宋代龙图阁大学士为从二品)。10.姓。[zòng]1.古同“纵”,竖,直。2.古同“纵”,放任。
宜:1.合适:相宜。适宜。权宜之计。因地制宜。2.应当(今多用于否定式):事不宜迟。3.当然;无怪:宜其无往而不利。4.姓。
什么是“识变从宜”?简单来说,就是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策略。比如小王负责公司的新产品推广,原计划主打线下活动,结果突然遇上暴雨天气。他立刻把活动搬到线上直播,销量反而比预期高了三成。这种“见招拆招”的能力,正是这个成语的核心。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要强调“变”?举个反例你就懂了——老张经营餐馆十年不变菜单,最近隔壁开了三家网红店,客流量直接腰斩。固执地守着旧模式,就像用固定焦距拍运动物体,结果只能是模糊一片。环境在变,适者生存才是硬道理。
如何培养这种能力?我的观察是:保持“动态视力”很重要。去年参加行业展会时,看到某科技公司展台前排长队。走近才发现,他们早上摆的是智能音箱,中午换成VR眼镜,下午又推出编程机器人,完全跟着人流热点走。这种实时捕捉信号的本事,比砸钱投广告管用多了。
不过要注意,灵活不等于善变。朋友莉莉的经历很说明问题:她年初做跨境电商,跟着爆款换了五次品类,结果库存积压严重。后来才明白,真正的“识变”需要数据分析打底,不能光靠直觉。就像冲浪高手不是追着每朵浪花跑,而是预判浪涌趋势提前占位。
有个有趣现象:幼儿园老师最懂这个道理。他们会根据孩子当天的情绪状态调整教学方案——午休没睡好的班级就多安排手工课,雨天不能户外活动就改成故事会。这种细腻的应变智慧,往往比死板的教学大纲更有效。
说到底,识变从宜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建立在对规律的深刻理解上。就像中医把脉开方,既要摸准脉象变化,又要遵循药理根本。在这个加速度时代,能把握住“不变的本质”和“善变的方法”这两端的人,往往走得更稳更远。明天会发生什么谁也不知道,但带着这份弹性思维,至少能少摔几个跟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