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í
  • mèi
  • gāo
  • bē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í mèi gāo bēi

成语解释:识:见识;昧:昏暗。不懂得高下尊卑

成语出处:唐·陆贽《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是知牤俗昏鄙,识昧高下,不可以磨极临,而可以诚义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識昧高卑

英文翻译:High and low knowledge

识昧高卑的意思

识:[shí]1.认得:识字。相识。2.知识:常识。学识。3.见解;辨别力:很有见识。远见卓识。[zhì]1.记住:博闻强识。2.标志;记号:款识。

昧:1.糊涂;不明白:蒙昧。愚昧。素昧平生(一向不认识)。2.隐藏:拾金不昧。昧良心。3.昏暗:幽昧。4.冒犯;冒昧:昧死。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卑:1.(位置)低:地势卑湿。2.(地位)低下:卑贱。自卑。卑不足道。3.(品质)低劣:卑鄙。卑劣。4.谦恭:卑辞。卑恭。

成语评论

识昧高卑”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人缺乏对尊卑等级的认识,常用于批评那些不懂分寸、无视规矩的行为。比如古代臣子对皇帝不敬,或是现代职场新人公开顶撞领导,都可能被贴上“识昧高卑”的标签。

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还适用吗?其实随着平等观念的普及,传统意义上的尊卑界限正在模糊。比如某公司实习生直接给CEO发邮件提建议,在古人看来可能“不识高低”,但今天反而会被看作积极进取的表现。不过要注意的是,任何沟通都需要把握基本礼仪,比如会议中突然打断高管发言,就确实显得冒失了。

为什么有人会“不识高低”?心理学研究发现,这可能与成长环境有关。从小在过度宠溺环境中长大的人,容易缺乏对社交边界的敏感度。就像电视剧里常见的富家少爷角色,对着长辈大呼小叫的桥段,正是这种特性的戏剧化呈现。

如何在保持个性的同时避免“不识高低”?我的观察是:真诚比刻意更重要。与其纠结“该不该说”,不如先思考“怎么说”。比如想给领导提意见时,用“这个方案如果加上XX数据会不会更完整”的句式,既表达了观点,又体现了对决策者的尊重。

有趣的是,互联网时代正在重塑尊卑观念。当00后员工在微信群用表情包回复老板时,他们并非故意“不识高低”,而是成长于更平等的沟通环境。这种现象提醒我们:所谓“高卑”的标准,其实会随着时代发展不断演变。

下次遇到觉得别人“不识抬举”的情况,不妨先放下评判。可能对方只是采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试着理解行为背后的动机,比简单贴上“不识高低”的标签更有建设性。毕竟,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单方面的顺从,而是双向的理解与包容。

"识昧高卑"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