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ǐ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ū xī qǐng hé

成语解释:诎:通“屈”,弯曲;诎膝:下跪。下跪降服,请求和解

成语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然后兴师出兵,北征匈奴,单于怖骇,交臂受事,诎膝请和。”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投降

繁体字形:詘膝請咊

英文翻译:Please contact

诎膝请和的意思

诎:1.缩短。2.言语迟钝。3.同“”。4.姓。

膝:1.大腿和小腿相连的关节的前部。通称膝盖。2.(Xī)姓。

请:1.请求:请教。请假。请人帮忙。你可以请老师给你开个书目。2.邀请;聘请:催请。请客。请医生。请人作报告。3.敬辞,用于希望对方做某事:您请坐。请准时出席。4.旧时指买香烛、纸马、佛龛等。5.姓。

和:[hé]1.平和;和缓:温和。柔和。和颜悦色。2.和谐;和睦:和衷共济。弟兄不和。3.结束战争或争执:讲和。媾和。军阀之间一会儿打,一会儿和,弄得百姓不得安生。4.(下棋或赛球)不分胜负:和棋。和局。末了一盘和了。5.姓。6.连带:和盘托出。和衣而卧(不脱衣服睡觉)。7.引进相关或比较的对象:他和大家讲他过去的经历。柜台正和我一样高。8.表示联合;跟;与:工人和农民都是国家的主人。9.加法运算中,一个数加上另一个数所得的数,如6+4=10中,10是和。也叫和数。10.指日本:和服。[hè]1.和谐地跟着唱:曲高和寡。一唱百和。2.依照别人诗词的题材和体裁做诗词:奉和一首。[huò]1.粉状或粒状物掺和在一起,或加水搅拌使成较稀的东西:和药。藕粉里和点儿糖。2.用于洗东西换水的次数或一剂药煎的次数:衣裳已经洗了三和。二和药。[huó]在粉状物中加液体搅拌或揉弄使有黏性:和面。和泥。和点儿水泥把窟窿堵上。[hú]打麻将或斗纸牌时某一家的牌合乎规定的要求,取得胜利。

成语评论

诎膝请和”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诎膝”是弯曲膝盖的意思,“请和”就是请求和解。合起来可以理解为“屈膝求和”,用来形容在劣势下放低姿态谋求和平的状态。比如当两家公司陷入商业纠纷时,小公司可能通过主动让利、调整合作条款诎膝请和,避免被大企业彻底击垮。

核心问题来了:屈膝求和一定是软弱的表现吗?其实未必。比如战国时期越王勾践向吴国称臣,表面上是诎膝请和,实则为“卧薪尝胆”争取发展时间。这说明暂时的妥协可能藏着更长远的战略考量。就像现代人工作中遇到强势甲方,适当调整方案换取合作机会,反而可能打开新的局面。

换个角度看,诎膝请和也有其局限性。明朝土木堡之变后,曾有大臣主张向瓦剌妥协,但于谦等人选择坚守北京城,最终扭转局势。这里有个有趣的对比:同样是面对危机,选择低头还是硬扛,需要根据实力对比、时机判断来动态调整。就像打游戏时,高手懂得在残血时暂时撤退补状态,而不是无脑硬刚。

我个人更倾向于把诎膝请和看作阶段性的生存智慧。去年朋友创业遇到资金链危机,他果断暂停扩张计划,主动找投资人重新谈判股权比例。这种“战略性低头”不仅保住了公司主体,半年后还抓住了行业复苏的机遇。这让我想到:真正的强者,既要有拍案而起的勇气,也要懂能屈能伸的弹性。

生活中诎膝请和的智慧随处可见。小区物业和业主发生矛盾时,提前准备水果茶点邀请居民座谈;孩子不想写作业时,家长用“写完这篇就一起烤饼干”来化解对抗。这些以退为进的沟通方式,本质上都是通过暂时让步换取更大的协商空间。

最后想说的是:无论是国家大事还是日常琐事,关键不在于是否低头,而在于低头的姿态里是否藏着站起来的底气。就像弹簧压得越低弹得越高,只要心中有明确的目标,暂时的诎膝请和或许正是通向更好结果的跳板。

"诎膝请和"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