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i
  • dāng
  • z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i dāng hé zuì

成语解释:当:承担。应该承担什么罪

成语出处:曾朴《孽海花》第二回:“你还想引诱良家子弟,该当何罪?”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分句;用于责问人

繁体字形:該當何辠

英文翻译:What punishment do you think you deserve?

该当何罪的意思

该:1.助动词。应当:应该。该说的一定要说。你累了,该休息一下了。该两天干的活儿,一天就干完了。2.有时带“着”(·zhe):今天晚上该着你值班了。3.理应如此:活该。该!谁叫他淘气来着。4.用在感叹句中兼有加强语气的作用:我们的责任该有多重啊!。要是水泵今天就运到,该多么好哇!5.欠:该账。我该他两块钱。6.指示代词。指上文说过的人或事物(多用于公文):该地交通便利。该生品学兼优。7.同“”。

当:[dāng]1.担任:他当组长。2.承担:敢作敢当。3.主持:当家。4.相称:旗鼓相当(比喻实力相等)。5.应该:理当如此。6.介词。1.组成时间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时间:当我到家时,他已经走了。正当大家吃饭的时候,他回来了。2.组成处所短语,表示事件发生的处所:当众出丑。当着大家的面把话讲清楚。7.阻挡:人民军队,锐不可当。8.拟声词。撞击金属器物的声音:丁丁当当。9.抵得上;等于:一以当十。[dàng]1.合适:处理得当。3.以为:我当你走了。4.当作:别把我当客人看待。5.指事情发生的(时间):当年。6.向当铺抵押实物借钱:把金表拿去当了。7.抵押在当铺里的实物:赎当。

何:[hé]1.疑问代词(a.什么,如“何人?”b.为什么,如“何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何不?”“何如?”d.哪里,如“何往?”e.发表反问,如“何乐而不为?”)。2.副词,多么:何其壮哉!3.姓。[hè]古同“”,担。[hē]古同“”,谴责。

罪:1.犯法的行为:罪大恶极。立功赎罪。2.过失:不应归罪于人。3.依法给予的刑罚;惩处:判罪。待罪。4.苦难;痛苦:受罪。

成语评论

该当何罪”这个成语,听起来挺吓人的。它常用来质问对方“应该承担什么责任”,自带一种严厉批评的语气。比如电视剧里包青天一拍惊堂木:“你贪赃枉法,该当何罪!”观众立马感受到那种法律不容侵犯的威严感。

不过问题来了:生活中能用这个成语开玩笑吗?举个反例——朋友迟到了半小时,你板着脸说:“该当何罪?”这反而会让人噗嗤一笑。原来,成语的严肃性在轻松场景下会自然消解,变成朋友间的幽默互动。所以语境才是决定成语效果的关键。

记得有次邻居家孩子打碎了教室玻璃,班主任严肃地说:“破坏公物该当何罪?”孩子当场吓得哭出来。这种场景下,成语就发挥了“警示大于惩罚”的作用。就像交通警示牌上的“闯红灯者必究”,重点不在于真的处罚谁,而是提前建立规则意识。

有人问:现代法治社会还需要这样的成语吗?我的观察是:当我们在讨论学术抄袭、网络暴力时,“该当何罪”的质问依然有力。去年某高校教授剽窃论文,网友评论里这句成语出现三百多次。这说明人们对责任归属的追问,始终是维护公平的重要方式。

个人觉得,成语就像工具箱里的锤子——用对了能钉钉子,用错了可能砸到手。与其纠结“该不该用”,不如学学老木匠的手法:批评同事失误时,把“该当何罪”换成“咱们怎么补救”;教育孩子时,用“下次要注意”替代严厉质问。毕竟沟通的目的不是定罪,而是让事情变得更好。

下次看到有人用这个成语时,不妨多想想背后的意图。可能是维权者在据理力争,也可能是长辈的恨铁不成钢。就像中医把脉要辨寒热,理解语言也要看虚实。把握住“对事不对人”的分寸,古老的成语也能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生命力。

该当何罪的造句

  1. 造句 陈子龙,你在本官面前大呼小叫,言语无状,该当何罪!
  2. 造句 身为太守,知法犯法,该当何罪?不施仁政,鱼肉百姓,欺君误国,又该当何罪?
  3. 造句 你敢诬良为盗,诬告好人,该当何罪?
  4. 造句 你蒙受国恩,却又结党营私,包庇下属!该当何罪?
  5. 造句 大胆杜天牧,居功自傲,目无法纪,扰乱朝纲,该当何罪!
  6. 造句 私藏太子,还敢逼良为娼,该当何罪?
  7. 造句 你身为吕不韦的家奴,却与朕通风报信,这该当何罪!
  8. 造句 大胆流云,竟敢拐走我们家筱蝶,该当何罪!
  9. 造句 大,大胆,竟然想揪本小王的辫子,你,你该当何罪?
  10. 造句 好你个楚风,你家张管家就在昨日暴病逝去,我怎能询问一个死人,你竟敢在公堂之上戏弄本官,该当何罪,来人,给我重打二十大板。

"该当何罪"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