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ō
  • ji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uō jiā kè jì

成语解释:谈说勤俗持家的事

成语出处: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有一等妇女每相随,并不说家克计,则打听些闲是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説家剋計

英文翻译:Talking about the plan

说家克计的意思

说:[shuō]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2.解释:一说就明白。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yuè]同“”。[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家:[jiā]1.“傢”是“家伙”、“家具”、“家什”的“家”的繁体字。2.家庭的住所:回家。这儿就是我的家。我的家在上海。3.借指部队或机关中某个成员工作的处所:我找到营部,刚好营长不在家。4.经营某种行业的人家或具有某种身份的人:农家。渔家。船家。东家。行(háng)家。5.掌握某种专门学识或从事某种专门活动的人:专家。画家。政治家。科学家。艺术家。社会活动家。6.学术流派:儒家。法家。百家争鸣。一家之言。7.指相对各方中的一方:上家。下家。公家。两家下成和棋。8.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高的或同辈年纪大的亲属:家父。家兄。9.人工饲养或培植的(跟“野”相对):家畜。家禽。家兔。家鸽。家花。10.姓。[jia]1.后缀。2.用在某些名词后面,表示属于那一类人:女人家。孩子家。姑娘家。学生家。3.用在男人的名字或排行后面,指他的妻子(qī·zi):秋生家。老三家。[jie]用在修饰语后,相当于“地”、“的”,如“整天家、成年家”。

克:1.能:克勤克俭。不克分身。2.克服;克制:克己。以柔克刚。3.攻下据点;战胜:克复。克敌。攻必克。4.消化:克食。克化。5.姓。6.严格限定(期限):克期。克日。7.质量或重量单位,符号g。1克等于1千克(公斤)的千分之一。[法gramme]8.藏族地区容量单位,1克青稞约重25市斤。9.藏族地区地积单位,播种1克(约25市斤)种子的土地称为1克地,1克约合1市亩。“剋(尅)”

计:1.计算:核计。共计。不计其数。数以万计。2.测量或计算度数、时间等的仪器:体温计。血压计。晴雨计。3.主意;策略;计划:计策。巧计。缓兵之计。眉头一皱,计上心来。百年大计,质量第一。4.做计划;打算:设计。为加强安全计,制定了工厂保卫条例。5.计较;考虑:不计成败。无暇计及。6.姓。

成语评论

说起“家克计”这个成语,可能很多人会一头雾水。其实,这个说法并不常见,甚至可能是对某些成语的误记或混淆。比如“克勤克俭”指勤俭持家,“家徒四壁”形容家境贫寒,而“计”字相关的成语则有“百年大计”等。这里我们不妨从“家庭经营”的角度切入,聊聊生活中那些体现智慧与策略的真实场景。

核心问题:为什么有些家庭能在困境中逆势成长? 举个实际例子:老张一家去年遭遇生意亏损,全家却决定缩减非必要开支,同时让孩子参与家庭财务会议。这种“共同承担压力+透明化沟通”的模式,反而增强了成员间的凝聚力。你看,困难本身不可怕,关键在于如何把问题变成凝聚人心的契机。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家庭还需要传统治家智慧吗?” 观察发现,很多年轻夫妻开始重拾“量入为出”的老办法。比如使用共同记账软件管理开支,定期开家庭会议讨论储蓄目标。这种既有现代工具辅助,又保留传统规划意识的做法,往往能让月光族逐步建立起财务安全感。

我注意到一个有趣现象:那些经常为琐事争吵的家庭,往往缺乏共同的目标感。试着把“今年存钱换新车”写成大字报贴在冰箱上,全家人每次开冰箱都能看到目标。这种视觉化提醒看似简单,实则将个人消费冲动与集体目标形成了微妙制衡,比单纯说教有效得多。

在智能设备泛滥的今天,或许我们更需要“关机时间”这样的家庭公约。见过最智慧的案例是某家庭规定:每周日晚餐后两小时全员禁用电子设备,取而代之的是桌游或读书会。这个小小的“断电计划”不仅减少了不必要的娱乐开支,更重要的是重建了面对面的情感连接。

说到底,家庭经营的本质是动态平衡的艺术。既要有未雨绸缪的谨慎,也要保留享受当下的弹性。就像放风筝,线绷得太紧容易断,完全放手又会失控。找到那个既能抵御风雨,又不失生活趣味的平衡点,或许就是当代家庭最值得修炼的功课。

"说家克计"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