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óu dào zuò shě
成语解释:造房子请教路人。比喻人多嘴杂,意见纷纷,办不成事。
成语出处:宋·宋祁《杂说》:“谋道作舍,三年弗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人的处世
繁体字形:謀道作捨
英文翻译:To seek ways and give up
谋:1.主意;计谋;计策:阴谋。足智多谋。2.图谋;谋求:谋生。谋害。为人类谋福利。3.商议:不谋而合。4.姓。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作:[zuò]1.劳动;劳作:精耕细作。作息制度。2.起:振作。枪声大作。3.写作;作品:著作。佳作。4.假装:作态。装模作样。5.当作;作为:过期作废。6.进行某种活动:同不良倾向作斗争。自作自受。7.同“做”。[zuō]作坊:小器作。
舍:[shè]1.房屋:宿舍。校舍。2.舍间:敝舍。寒舍。3.养家畜的圈:猪舍。牛舍。4.谦辞,用于对别人称自己的辈分低的或同辈年纪小的亲属:舍侄。舍弟。5.姓。6.古代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shě]1.舍弃:四舍五入。舍近求远。2.施舍:舍粥。舍药。
“谋道作舍”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背后的问题却让人感同身受:当你做一件事时,如果总是依赖别人的意见,结果会怎样?举个例子,小明想开一家奶茶店,他今天问朋友A说“该选商业街还是学校附近”,明天问亲戚B“该卖传统口味还是网红新品”,半年过去了,他的开店计划依然停留在聊天记录里——这就是典型的“谋道作舍”。
为什么会有人陷入这种困境呢?核心问题在于:过度依赖外部意见是否会影响决策质量?想象一个程序员接到新项目,如果他每写一行代码都要问同事“这样对不对”,不仅效率低下,更可能因为接收太多矛盾建议而失去方向。就像古人说的“筑室道旁,三年不成”,当决策变成集体讨论会,结果往往适得其反。
那么如何避免成为“谋道作舍”的主角?我的观察是:关键不在于完全不听取建议,而在于建立自己的决策坐标系。比如有位创业者分享经验:他会把收集到的建议按“行业数据”“个人经验”“主观偏好”分类,就像用筛子过滤杂质,最终留下的才是真正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这种现象在数字时代尤其值得警惕。当我们刷着社交媒体上五花八门的“人生攻略”,看着短视频里各种“成功模板”,很容易产生“别人说的都对”的错觉。但就像选择登山路线,问遍所有向导不如先确认自己的体能水平和风景偏好。有次我在做职业转型时,把二十多份他人建议整理成思维导图,突然发现最核心的决策因素其实早就藏在内心。
不妨试试“建议接收三步法”:先明确自己的核心需求,再划定建议采纳范围,最后设置决策截止时间。这个方法帮我解决了装修房子时的选择困难症——当我知道自己最看重采光和储物空间后,那些关于豪华吊灯或智能马桶的提议就自动退居次要位置了。生活中很多选择就像拼图,别人的碎片再精美,也要先找到属于自己的边框。
站在信息爆炸的十字路口,“谋道作舍”的古老智慧反而焕发新意。它提醒我们:别人的地图再详细,也不能代替自己的指南针。下次面临重大选择时,不妨先静心听听内心的声音,或许答案就在你早已知道却不敢确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