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n cí huá shuō
成语解释:谎言乱语。
成语出处:汉·赵晔《吴越春秋·勾践入臣外传》:“今君王国于会稽,穷于入吴,言悲辞苦……而君王何为谩辞哗说,用而相欺,臣诚不取。”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谎话
繁体字形:謾辭嘩説
英文翻译:Rhetoric
谩:[màn]轻蔑,没有礼貌:谩骂。[mán]欺骗;蒙蔽。
辞: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哗:[huá]喧哗;喧闹:哗然。哗笑。哗变。寂静无哗。[huā]形容撞击、水流等的声音:铁门哗的一声拉上了。流水哗哗地响。
说:[shuō]1.用话来表达意思:我不会唱歌,只说了个笑话。2.解释:一说就明白。3.言论;主张:学说。著书立说。有此一说。4.责备;批评:挨说了。爸爸说了他几句。5.指说合;介绍:说婆家。6.意思上指:他这番话是说谁呢?[yuè]同“悦”。[shuì]用话劝说使人听从自己的意见:游说。
“谩辞哗说”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拆开看其实不难理解——它形容的是用浮夸、虚假的言辞去掩盖真相,或者刻意用华丽的语言来混淆视听。比如生活中,有人为了逃避责任,可能会用一堆看似专业但毫无实际内容的解释来搪塞他人,这就是典型的“谩辞哗说”。
问:为什么人们会用这种方式说话?这可能是因为心虚,或者想通过复杂的话术转移注意力。比如商家宣传一款保健品,说它“蕴含宇宙能量,激活细胞再生”,但实际成分只是普通维生素——这种用科幻小说般的词汇包装产品的行为,本质上就是“谩辞哗说”。
问:如何识别“谩辞哗说”?关键看是否“有结论没依据”。比如有人声称:“根据大数据分析,99%的用户用了我们的产品智商提升50%!”听着厉害,但既没说明数据来源,也没解释“智商提升”如何测量。这时候就要警惕:是不是在用夸张的语言掩盖事实?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信息爆炸,“谩辞哗说”的现象反而更普遍了。比如短视频里动不动就用“颠覆认知”“震惊全网”当标题,点进去却发现内容平平无奇。这种过度包装反而容易让人失去信任感。就像做饭放太多调料会盖住食材本味,语言过度修饰也会模糊真实意图。
不过换个角度看,这种现象也提醒我们:保持独立思考很重要。下次听到特别夸张的表述时,不妨多问一句“证据在哪?逻辑是什么?”就像买菜会挑新鲜的一样,面对信息也要学会筛选本质。毕竟,真诚的表达就像清水煮白菜——简单,却能让人尝到真实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