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ù wàng wú jī
成语解释:极端错误,毫无根据。
成语出处:明·张居正《葬地论》:“今之言相地卜兆者,皆叔季觊之私,谬妄无稽之论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错误的
繁体字形:謬妄無稽
英文翻译:Absurdity and absurdity
谬:1.错误的;荒唐的:谬论。2.差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妄:1.荒谬不合理:狂妄。妄人。2.非分地,出了常规地;胡乱:妄动。妄求。妄加猜疑。妄作主张。胆大妄为。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稽:[jī]1.停留:稽留。稽延。2.考核:稽查。无稽之谈。3.计较:反唇相稽。[qǐ]1.〔稽首〕2.古代一种跪拜礼,叩头到地。3.道士举一手向人行礼,也称稽首。
说到“谬妄无稽”这个成语,你可能会联想到那些听起来像天方夜谭的故事。比如有人神秘兮兮地说:“我昨晚看到一只会说话的猫,它告诉我下周要地震!”这种毫无逻辑支撑的言论,就是典型的“谬妄无稽”。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人们会传播这种明显不靠谱的信息呢?
其实这和人类心理有关。就像办公室里突然流传起“老板要给大家发双倍年终奖”的谣言,明明没有正式通知,但茶水间的讨论却愈演愈烈。这种集体无意识的“愿望投射”,往往让荒谬的传言获得生存空间。当我们在咖啡厅听到隔壁桌谈论“外星人藏身南极基地”时,虽然理性告诉我们这不科学,但猎奇心理还是会让人忍不住竖起耳朵。
有朋友曾和我分享过亲身经历:家族群里长辈转发“吃茄子能治癌症”的文章,配着五颜六色的特效字。这让我想到,面对海量信息时,很多人缺乏过滤能力。就像前些年流行的“量子波动速读法”,明明违背物理常识,仍有家长趋之若鹜。这里藏着个关键问题:我们该如何辨别信息的真伪?
个人认为,培养批判性思维就像安装大脑杀毒软件。当遇到“喝绿豆汤包治百病”这类说法时,先别急着转发。不妨做个简单测试:查证信息来源是否权威?是否存在商业动机?有没有科学依据支撑?就像去年某网红宣称“手机辐射能增强免疫力”,结果被证实是某厂商的营销套路。
有趣的是,历史上谬妄无稽的传说往往成为文化符号。比如《山海经》里的九尾狐,或是欧洲中世纪的炼金术传说。这些故事虽不符合事实,却为艺术创作提供了养分。这说明人类既需要理性思维,也需要保留对未知的想象空间。就像我们现在知道地球是圆的,但依然会被“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观背后的诗意所打动。
下次再听到“金字塔是外星人建造的”这类说法时,不妨带着既开放又谨慎的态度。真相往往藏在常识与证据之间,而那些荒诞不经的传言,有时候恰恰折射出我们内心对神秘事物的永恒好奇。重要的是在保持想象力的同时,别让思维跟着谣言满天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