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lèi fǎn lún
成语解释:和同类事物所具有的特性相悖逆。
成语出处:《列子·仲尼》:“龙诳魏王曰:‘有意不心,有指不至,有物不尽,有影不移,发引千钧,白马非马,孤犊未尝有母。’其负类反伦,不可胜言也。”张湛注:“负,犹背也。类,同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不合理的事
繁体字形:負類反倫
英文翻译:Negative antithesis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类:1.许多相似或相同事物的综合:种类。分类。同类。2.用于性质或特征相同或相似的事物:分成几类。两类性质的问题。3.类似:类人猿。类新星。画虎不成反类狗。4.姓。
反:1.颠倒的;方向相背的。与“正”相对:反面。反作用。2.指反革命、反动派:肃反。3.反抗;反对:反法西斯。反封建。4.翻转:反复。反败为胜。5.推及:举一反三。6.回;还:反击。反问。7.副词。反而:画虎不成反类犬。8.古同“返”。
伦:1.人伦:伦常。伦理。五伦。天伦。2.条理;次序:伦次。3.同类;同等:不伦不类。比拟不伦。英勇绝伦。4.姓。
“负类反伦”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抽象,但简单来说,它指的是那些违背常识、违背伦理或逻辑的行为或现象。举个例子,成语“掩耳盗铃”就非常贴切——小偷捂住自己的耳朵偷铃铛,以为别人听不见,结果自欺欺人。这种行为既不符合常理,又违背了“做了坏事总会暴露”的客观规律。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古人要用这么生动的故事来讽刺这类行为?”其实,成语的智慧在于用简单的情境映射复杂的人性。比如“刻舟求剑”中的人,固执地在船上刻记号找掉落的剑,却忽略了“船在动”这一关键变量。这就像生活中有些人解决问题时,只盯着表面现象,而忘了事物本身是动态变化的。
再比如“饮鸩止渴”,明明知道喝毒酒会致命,却为了解渴而选择伤害自己。这种短视的选择在现代社会并不少见——有人为了快速赚钱参与诈骗,有人为缓解压力沉迷游戏。成语的价值在于,它像一面镜子,让我们看到人类跨越时空的共同弱点。
有趣的是,这类成语往往自带“反转效果”。以“杀鸡取卵”为例,表面看是为了获得更多鸡蛋,实际却断送了长期收益。我在工作中见过类似的案例:某公司为完成季度指标,把研发经费挪作市场补贴,结果次季度就面临产品竞争力下降的困境。这种“解决问题的方式反而成为新问题”的循环,恰恰印证了成语的警示意义。
最后想说的是,这些成语不仅是语言化石,更是活生生的思维工具。下次遇到两难选择时,不妨想想“削足适履”的荒谬——强行改变自己适应外部标准,可能比问题本身更危险。保持对常识的敬畏,或许就是避免成为“负类反伦”主角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