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ù dǐng zhī yuàn
成语解释:鼎:古代立国的重器。担负辅佐君王大任的愿望
成语出处:西汉·韩婴《韩诗外传》第七卷:“伊尹故有莘氏僮也,负鼎操俎调五味,而立为相,其遇汤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用于人的理想
繁体字形:負鼎之愿
英文翻译:Wish of the tripod
负:1.背(bēi):负荆。负重。2.担负:负责任。身负重任。3.依仗;倚靠:负隅。负险固守。4.遭受:负伤。负屈。5.享有:久负盛名。6.亏欠;拖欠:负债。7.背弃;辜负:负约。忘恩负义。有负重托。8.失败(跟“胜”相对):胜负。负于客队。9.属性词。小于零的(跟“正”相对):负数。负号。10.姓。
鼎:1.古代煮东西用的器物,圆形,三足两耳,也有方形四足的。2.比喻王位、帝业:定鼎。问鼎。3.大:鼎力。鼎言。4.锅。5.姓。6.正当;正在:鼎盛。
之:1.往:由京之沪。君将何之?2.人称代词。代替人或事物(限于做宾语):求之不得。取之不尽。操之过急。言之成理。取而代之。有过之无不及。反其道而行之。3.人称代词。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不觉手之舞之,足之蹈之。4.指示代词。这;那:之二虫。之子于钓。5.用在定语和中心词之间,组成偏正词组。a)表示领属关系:赤子之心。钟鼓之声。以子之矛,攻子之盾。b)表示一般的修饰关系:光荣之家。无价之宝。缓兵之计。千里之外。意料之中。十分之九。6.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它的独立性,使变成偏正结构:中国之大。战斗之激烈。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如因势利导,则如水之就下,极为自然。
愿:1.意志;希望:心愿。愿望。2.肯;乐意:情愿。自愿。3.祈求神佛时许下的酬谢:许愿。还愿。4.谨慎老实:谨愿。
哎,你说这“负鼎之愿”到底是啥意思?说白了,它就像有人非要扛着口几百斤的大鼎爬山,明明累得喘不过气,还咬牙坚持。比如《史记》里伊尹“负鼎俎”辅佐商汤,这老哥儿放着厨子不当,偏要操心国家大事,这不就是典型的“扛鼎式理想主义”嘛!
那问题来了,为啥非得用“负鼎”来比喻责任?嘿,你想想啊,鼎在古代可是祭祀重器,象征权力和使命。就像现在创业公司里那个凌晨三点改PPT的CEO,嘴上喊着“扛不住了”,手上还在优化商业计划书——这不就是现代版“负鼎之愿”?
不过话说回来,这种精神值不值得提倡?依我看啊,得分情况。像隔壁王大爷非要独自修缮百年老宅,结果闪了腰还得请施工队。这就像扛鼎没掂量自己斤两,容易好事变坏事。但你看航天团队攻坚克难,每个人扛起自己的“小鼎”,合起来不就托起个“大国重器”?
有意思的是,现在年轻人常说的“斜杠青年”也算另类负鼎。白天当程序员,晚上搞直播,周末还要做义工。这种多重身份的压力,跟扛着鼎走梅花桩似的,玩的就是平衡术。关键是要学会像耍杂技那样,把不同的“鼎”转出节奏感。
说到底,“负鼎之愿”最动人的地方不在重量,而在那份明知山有虎的倔强劲儿。就像马拉松选手跑到30公里时的“撞墙期”,扛过去了就是海阔天空。所以啊,下次觉得压力山大的时候,不妨想象自己就是那个扛鼎的勇士——嘿,说不定还能走出个虎虎生风的步子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