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ò zhēn jià shí
成语解释:货物质量好;价格公道;原是旧时商人招揽生意的用语。也可形容地道、不走样、不离谱。
成语出处: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但不知可有‘货真价实,童叟无欺’的字样没有?”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宾语、定语;用于人或事物
繁体字形:貨真價實
英文翻译:genuine goods at a fair price
货:1.货币;钱:通货。2.货物;商品:百货。南货。订货。销货。货真价实。奇货可居。商店来了一批货。3.指人(骂人的话):笨货。蠢货。好吃懒做的货。4.出卖:货卖。5.姓。
真:1.真实(跟“假、伪”相对):真心诚意。千真万确。去伪存真。这幅宋人的水墨画是真的。2.的确;实在:时间过得真快!。“人勤地不懒”这话真不假。3.清楚确实:字音咬得真。黑板上的字你看得真吗?4.指真书:真草隶篆。5.人的肖像;事物的形象:写真。传真。6.本性;本原:返璞归真。7.姓。
价:[jià]1.价格:物价。调价。物美价廉。无价之宝。这个价可不贵。2.价值:等价交换。3.化合价的简称:氢是一价的元素。4.姓。[jie]用在某些状语的后面:成天价忙。震天价响。[jiè]称被派遣传送东西或传达事情的人。
实:1.内部完全填满,没有空隙:实心儿。把窟窿填实了。2.真实;实在(跟“虚”相对):实话。实心眼儿。实事求是。3.实际;事实:失实。名实相副。4.果实;种子:芡实(鸡头米)。开花结实。5.姓。
成语“货真价实”常被用来形容事物品质可靠、名副其实。比如一家老字号的店铺招牌上写着“百年工艺,货真价实”,顾客看到后自然会觉得商品质量有保障。但问题来了:什么样的表现才算真正的“货真价实”?其实关键在于“宣传”与“实际”的匹配度。如果一家餐厅自称“食材新鲜”,但端上的菜却有异味,这就违背了成语的内涵。个人认为,现代社会信息透明度提高,消费者更看重真实体验,“货真价实”不仅是商家的承诺,更应成为行业的底线。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学习领域。有人说:“我这本笔记内容全面,绝对是货真价实的备考宝典。”这时我们不禁要问:如何验证这句话的真实性?答案藏在细节里。比如笔记是否覆盖高频考点?例题解析是否逻辑清晰?我曾遇到一位老师,他的讲义每年更新三次,针对考试动向调整重点,这种动态优化的态度才是真正的“货真价实”。这让我联想到,任何领域想要做到名副其实,都需要持续投入和迭代。
有人可能会疑惑:“货真价实”和“物美价廉”有什么区别?前者强调品质与宣称的一致性,后者侧重性价比。比如网购时看到“纯棉T恤29元包邮”,如果收到货发现布料透气性差,即便价格低廉,也算不上货真价实。反过来说,一件标价500元的羊毛衫若确实用澳洲细羊毛制成,即便价格不便宜,消费者也会认可其价值。这里隐藏的启示是:价值判断不能脱离具体情境,就像成语的使用也要符合语境。
观察身边现象会发现,“货真价实”正在经历新的诠释。比如自媒体创作者宣称“原创内容”,结果被发现洗稿抄袭;网红餐厅用预制菜冒充现炒。这些现象背后,其实是对“真实价值”的误读。我的个人体会是:当信息差逐渐缩小时,靠包装制造的“伪真实”终将被识破,就像成语本身经千年传承依然鲜活,正是因为其内核始终指向本质。
最后看个反向案例:有人为了显示诚意,把产品缺点也写在说明书里,结果反而获得更高信任度。这恰好印证了“货真价实”的深层逻辑——真实自有万钧之力。当我们用这个成语时,不仅是评价事物本身,更是在表达对诚信体系的期待。或许未来社会会出现更多元的评价维度,但品质与承诺相符的基本原则,永远是人类交往的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