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ān
  • gōng
  • xì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n gōng qǐ xìn

成语解释:贪求事功而挑起争端。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5回:“孟明等贪功起衅,妄动干戈,使两国恩变为怨。”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貪功起衅

英文翻译:To provoke a quarrel

贪功起衅的意思

贪:1.原指爱财,后来多指贪污:贪赃。贪官。倡廉肃贪。2.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求多:贪玩。贪得无厌。3.片面追求;贪图:贪快。贪便宜。

功:1.功劳(跟“过”相对):立功。记一大功。2.成效和表现成效的事情(多指较大的):教育之功。功亏一篑。大功告成。好大喜功。3.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功。功架。基本功。4.一个力使物体沿力的方向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起:1.由坐卧趴伏而站立或由躺而坐:起来。起立。起床。早睡早起。2.离开原来的位置:起身。起飞。3.物体由下往上升:皮球不起了。4.长出(疱、疙瘩、痱子):夏天小孩儿身上爱起痱子。5.把收藏或嵌入的东西弄出来:起货。起钉子。6.发生:起风了。起疑心。起作用。7.发动;兴起:起兵。起事。8.拟写:起稿子。起草。9.建立:起伙。起会。白手起家。平地起高楼。10.姓。11.件;次:这样的案子每年总有几起。防止了一起事故。12.群;批:外面进来一起人。他们分六起往地里送肥料。13.用在动词后,表示事物随动作出现:乐队奏起迎宾曲。会场响起热烈掌声。14.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涉及人或事:他多次问起过你。想起一件事。

衅:1.嫌隙;争端:寻衅。挑衅。2.古代用牲畜的血涂器物的缝隙:衅钟。衅鼓。

成语评论

小明刚升职为项目经理,为了在老板面前表现,他擅自修改了团队分工方案,把核心任务全揽到自己手里。结果项目进度反而卡壳,同事之间互相埋怨,客户投诉不断。这种「贪功起衅」的操作,反而让整个团队陷入被动。

问:为什么贪图功劳容易引发矛盾?当人过分关注个人表现时,就像戴着放大镜看自己,却用望远镜看别人。案例中的小明忽略了两件事:团队协作需要平衡资源分配,个人能力再强也抵不过集体智慧。就像五个手指握成拳头才有力,单根手指使劲戳反而容易受伤。

历史上有个鲜活的例子。战国时期齐国将领田忌赛马,原本用下等马消耗对方上等马,最终赢得比赛。但如果他贪功心切,硬要用上等马连战三场,不仅可能输掉比赛,还会引发其他将领的不满——这恰恰是「贪功起衅」的典型反面教材。

问:如何在生活中避免这种情况?上周小区业委会改选,张阿姨主动承担筹备工作却大包大揽,连宣传海报都要亲自设计。结果其他志愿者觉得不被信任,集体撂挑子。其实只需像炒菜放盐,适度参与才能调出好味道。保留20%的空白让同伴发挥,往往能收获意外惊喜。

个人认为,现代社会「贪功起衅」有了新变种。比如自媒体博主为抢热点发布未经核实的信息,最终引发舆论风波;又像某些创业者盲目扩张业务线,导致资金链断裂。这些现象背后,都是急于求成的心理在作祟。

有个有趣的观察:蚂蚁搬运食物时,从来不会单独叼着超出能力的重物跌跌撞撞。它们懂得用触角传递信息,呼唤同伴共同完成任务。这种生物本能里的智慧,或许正是人类需要重新学习的功课。当我们学会把「我做到了」的独白,转化为「我们完成了」的合奏,很多无谓的争端自然会消弭于无形。

"贪功起衅"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