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ān lì huá xū
成语解释:猾胥:狡诈的小官吏。贪财狡诈的小官吏
成语出处:宋·苏轼《辩试馆职策问札子》:“先帝本意使民产率出钱专力于农,虽有贪吏猾胥,无所施其虐。”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貪吏猾胥
英文翻译:Greedy officials, cunning Xu
贪:1.原指爱财,后来多指贪污:贪赃。贪官。倡廉肃贪。2.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求多:贪玩。贪得无厌。3.片面追求;贪图:贪快。贪便宜。
吏:1.旧时没有品级的小公务人员:胥吏。2.旧时泛指官吏:大吏。酷吏。3.姓。
猾:狡猾:奸猾。猾吏。
胥:1.古代掌管文书的小官吏:胥吏。2.文言副词。皆;都:尔之教矣,民胥效矣。
“贪吏猾胥”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形容那些又贪又滑头的官员。比如,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到底用在哪儿啊?”举个现实的例子:某地水利工程拨款被层层克扣,最后实际用于修水坝的钱只剩一半,村民只能守着豆腐渣工程发愁。这时候大家骂的,可不就是那些“贪吏猾胥”吗?
另一个场景可能更贴近生活。比如公司里有人利用职权虚报差旅费,偷偷给自己“加鸡腿”,结果被同事发现后吐槽:“这人简直是个现代版猾胥!”你看,成语不一定要拘泥于古代,现实中的小动作也能用它形容。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贪污有啥区别?”其实关键在于“猾”字。比如某街道办主任,表面积极推动老旧小区改造,暗地里却勾结承包商吃回扣,这种既会装样子又能钻空子的行为,才配得上“猾胥”的称号——贪得隐蔽,坏得聪明。
我觉得这个成语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的警示作用。就像家里老人常说的“别让耗子进了米缸”,制度设计上要是没扎紧篱笆,总有人会变成偷米的“耗子”。现在很多地方推行政务透明化,手机APP查得到每一笔拨款流向,这不就是给“贪吏猾胥”戴上了紧箍咒吗?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明代海瑞整治县衙时,曾让衙役把工资明细贴墙上公示。这种“阳光法案”虽原始,却实实在在让猾胥们无处遁形。可见对抗贪腐这事儿,从古至今都是硬道理——管得严了,再滑头的胥吏也难伸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