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ān qiú wú yǐ
成语解释:见“贪求无厌”。
成语出处:明·瞿佑《剪灯新话·唐义士传》:“迩杨总统,势焰薰赫,贪求无已。”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貪裘無已
英文翻译:insatiability
贪:1.原指爱财,后来多指贪污:贪赃。贪官。倡廉肃贪。2.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求多:贪玩。贪得无厌。3.片面追求;贪图:贪快。贪便宜。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已:1.停止:争论不已。2.副词。已经:早已知道。3.文言副词。太:不为已甚。吾得仲父已难矣。4.后来;不多时:其母…见长蛇数丈入榻下,已忽不见。5.古又同“以”。
“贪求无已”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说白了就是“永远不满足”。比如有人明明赚够了钱,却还想着再多捞一笔,甚至不惜踩过道德底线。这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总有人停不下来?其实啊,这种心态背后往往藏着对“失去”的恐惧,或者对“更好”的盲目追逐。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小张工作三年升了经理,收入翻倍,但他还是天天加班到半夜,甚至忽略家人。朋友劝他“差不多得了”,他却说:“现在不拼,以后机会就没了。”你看,这就是典型的“贪求无已”——明明已经不错了,却总觉得不够。这时候问题来了:这种心态真能带来幸福吗?答案可能让人意外:过度追求反而容易让人陷入焦虑,甚至失去原本拥有的东西。
历史上有个故事特别有意思。明朝有个富商囤积粮食想发灾难财,结果粮仓被老鼠啃穿,最后血本无归。这故事说明什么?贪心太重反而可能翻车。但换个角度看,适度的追求其实是进步的动力,比如科学家探索未知、普通人提升技能,关键是要找到“够用”和“贪婪”之间的平衡点。
有人可能会反驳:“不贪怎么推动社会发展?”其实这里有个误区。创新和贪婪是两码事。比如手机技术的迭代,如果是为了让通讯更方便,这是创新;如果纯粹是为了垄断市场而打压对手,那就成了贪欲作祟。咱们老祖宗说的“知足常乐”,不是让人躺平,而是提醒别被欲望牵着鼻子走。
现代生活中,这种现象更值得警惕。比如刷短视频时总想多看几个,结果一晚上过去什么都没记住;网购时拼命凑满减,最后买了一堆用不着的东西。这时候不妨问问自己:我真正需要的是什么?很多时候,答案会让人清醒——我们追逐的可能是别人定义的“成功”,而不是内心真正的需求。
最后说点个人看法:贪求无已就像喝盐水解渴,越喝越渴。与其总是盯着“还没有什么”,不如多看看“已经拥有什么”。这不是鸡汤,而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智慧——毕竟,能控制欲望的人,才能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