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ín zuǐ bó shé
成语解释:贫:唠叨令人厌烦;贫嘴:絮絮叨叨;使人厌烦;薄舌;不忠厚;老实。形容人爱说话;言语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厌。
成语出处: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叵耐邻里有一班荡子弟,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闲常时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定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貧嘴薄舌
英文翻译:garrulous and sharp-tongued
贫:1.穷(跟“富”相对):贫农。贫民。贫苦。2.缺少;不足:贫血。3.用于僧道的自称:贫僧。贫道。4.姓。5.絮叨可厌:这个人嘴真贫。你老说那些话,听着怪贫的。
嘴:1.口的通称:张嘴。闭嘴。2.(嘴儿)形状或作用像嘴的东西:瓶嘴儿。茶壶嘴儿。烟嘴儿。3.指说的话:嘴甜。别多嘴。
薄:[báo]1.扁平物体上下两面之间的距离小。与“厚”相对:薄片。2.淡:酒味薄。3.(感情)冷淡:待他不薄。4.不肥沃:薄田。[bó]1.微;少;弱:薄技。薄产。单薄。2.不厚道;不庄重:刻薄。轻薄。3.看不起;慢待:鄙薄。厚此薄彼。4.迫近;靠近:日薄西山。[bò]〔薄荷〕多年生草本植物。茎方形,叶对生,茎、叶有清香味,为清凉解表药,也可提炼出芳香化合物(用于食品、日用品等)。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贫嘴薄舌”这个词,听起来就带点调侃的意味。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那种说话总带刺、看似幽默却让人不舒服的人?比如朋友聚餐时,有人指着你的新衣服说:“这颜色显黑,下次别买了。”虽然可能带着玩笑成分,但听的人心里难免咯噔一下。
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贫嘴薄舌”?有时候是习惯性吐槽,觉得这样显得自己“真性情”;有时候则是缺乏共情能力,误以为尖锐的点评能活跃气氛。比如同事在会议上提出方案,有人立刻接话:“这想法十年前就过时了吧?”看似直率,实则打压了对方的积极性。
如何区分幽默和刻薄?关键在于是否建立在对他人感受的尊重上。举个反例:朋友摔了一跤,你说“平地都能摔,你是天生平衡感差吧”是贫嘴薄舌;换成“哎呀这地板太滑了,我上次也差点中招”就变成了共情式调侃。两者的区别就像柠檬水和柠檬汁——前者解渴,后者酸牙。
我曾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越是内心不安的人,越容易用贫嘴薄舌作为保护色。就像老家有位亲戚,每次见面都要点评别人的体重、收入,后来才发现他其实对自己的生活充满焦虑。这种行为模式,某种程度上像刺猬的刺,伤人又自伤。
改掉这个习惯需要三步走。首先学会“暂停键”——开口前问自己:“这话能让对方感到被重视吗?”其次是培养“阳光视角”,比如把“你这发型显脸大”换成“上次那个刘海造型特别适合你”。最重要的是练习真诚赞美,就像给语言涂上蜂蜜,既温暖他人,也让自己变得更可爱。
语言是思想的镜子。当我们选择用温和代替尖刻,用建设性代替破坏性,人际关系的坚冰就会悄然融化。下次想抖机灵时,不妨试试把“薄舌”换成“厚意”,或许会发现意想不到的温暖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