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n liǎn guì chū
成语解释:低价卖进,高价卖出。
成语出处:唐 韩愈《曹成王碑》:“王始政于温,终政于襄,恒平物估,贼敛贵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指古代平抑粮价的措施
繁体字形:賤斂貴出
英文翻译:To be humble and to be humble
贱:1.价钱低:贱价出售。2.地位低下:卑贱。贫贱。3.卑鄙;下贱:贱货。贱骨头。4.谦辞。称有关自己的:贱躯。5.轻视;瞧不起:人皆贱之。
敛:1.收起;收住:敛容。敛足。2.约束:敛迹。3.收集;征收:敛钱。横征暴敛。把工具敛起来。
贵:1.价格高;价值大(跟“贱”相对):绸缎比棉布贵。春雨贵如油。2.评价高;值得珍视或重视:宝贵。可贵。3.以某种情况为可贵:人贵有自知之明。锻炼身体,贵在坚持。4.地位优越(跟“贱”相对):贵族。贵妇人。达官贵人。5.敬辞,称与对方有关的事物:贵姓。贵国。高抬贵手。6.姓。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贱敛贵出”这个词听起来有点文绉绉,但其实说的就是咱们生活中常见的买卖逻辑。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老张在西瓜丰收的夏天用低价囤了一仓库西瓜,等到冬天水果涨价时再拿出来卖,这就是典型的“贱敛贵出”。
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低买高卖吗?为什么古人要发明这么复杂的成语?”其实啊,这个成语背后藏着更深的智慧。比如古代商人走南闯北,不仅要看价格差,还得算运输成本、预测市场变化。就像现在炒股,光知道“低价买高价卖”可不够,还得研究公司财报、行业趋势对吧?
现代生活中其实处处有“贱敛贵出”的影子。你看超市搞促销时大妈们抢购的卫生纸,游戏玩家囤积限量版皮肤,甚至年轻人买房看准政策调控期,都是这个思路的变种。不过依我看,现在信息这么透明,单纯靠价格差赚钱越来越难了,关键还得结合自身特长——有人擅长看数据,有人嗅觉灵敏,这才是现代版的“贱敛贵出”。
有人又纳闷:“既然道理这么简单,为啥不是人人都能发财?”这里有个认知误区。就像种地要分节气,做生意也得讲时机。去年口罩厂赚得盆满钵满,今年再去跟风可能就血本无归。所以真正的高手,既要有“贱敛贵出”的胆识,更要有“知进退”的智慧。
说到底,这个成语教我们的不仅是生意经,更是种生活哲学。它提醒我们做决定时要像弹簧一样——该收缩时别冒进,该发力时不犹豫。就像老话说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有时候反其道而行之,反而能走出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