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fèi shé láo chún
成语解释:费:耗损;劳:劳苦。比喻说了许多的话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7卷:“那过善本来病势已有七八分了,却又勉强料理这事,喉长气短,费舌劳唇,劳碌这半日,到晚上愈加沉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说话等
繁体字形:費舌勞脣
英文翻译:Labial fatigue
费:1.费用:水电费。医药费。免费。收费。2.花费;耗费:费心。消费。费了半天工夫。3.用得多;消耗得多(跟“省”相对):老式汽车费油。走山路费鞋。孩子穿衣裳真费。4.姓。
舌:1.像舌头的东西:帽舌。火舌。2.铃或铎中的锤。
劳:1.劳动:按劳分配。不劳而获。2.烦劳(请别人做事所用的客气话):劳驾。劳您走一趟。3.劳苦;疲劳:任劳任怨。积劳成疾。4.功劳:勋劳。汗马之劳。5.慰劳:犒劳。劳军。6.姓。
唇:人或某些动物口的周围的肌肉组织。通称嘴唇。
“费舌劳唇”到底是什么意思?简单来说,就是花了大量口舌去解释或劝说,结果却收效甚微。比如同事小王想说服团队采纳他的方案,结果会上连说半小时,大家却依然低头刷手机——这种场景就叫“费舌劳唇”。
为什么人们明知道费舌劳唇还要坚持?其实背后藏着沟通中的“认知偏差”。我们总以为多说几遍对方就能理解,就像小时候妈妈反复唠叨“天冷加衣服”,但孩子照样穿短袖出门。这种单向输出忽略了倾听者的接受状态,反而容易引发逆反心理。
如何避免费舌劳唇?不妨试试“三分钟法则”。先观察对方是否处于专注状态,再用比喻或故事替代说教。比如想劝朋友存钱,与其反复讲道理,不如说:“你看老张家存钱买房,就像蚂蚁搬家,每天存一点,三年后真搬进了新窝。”具体画面比抽象概念更容易被接受。
工作中常见费舌劳唇的场景是什么?最典型的是跨部门协作。产品经理用专业术语向设计师提需求,讲了20分钟,设计师却问:“所以你是想要蓝色还是紫色?”这时候需要切换沟通方式,比如直接展示参考案例,比纯语言描述更高效。
个人觉得,现代人更应该警惕“电子版费舌劳唇”。微信上连续发60秒语音、群聊里刷屏式说教,本质上都是新时代的无效沟通。真正有效的交流,不在于说了多少,而在于对方记住了多少。下次想说服别人时,不妨先问自己:这个信息如果用一张图表达,会不会更清楚?
有趣的是,有些费舌劳唇反而能成为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比如老同学聚会时,听长辈滔滔不绝讲陈年往事,虽然内容重复,但这种“无效交流”本身传递着关怀的温度。关键要区分场景:职场需要效率,生活不妨多点耐心。
技术进步正在改变费舌劳唇的现象。视频会议中的共享屏幕功能,在线协作文档的实时批注,都在减少纯语言沟通的损耗。或许未来某天,我们能用脑机接口直接传递想法,到那时,“费舌劳唇”这个词就该进博物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