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ài
  • yǒu
  • ěr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ài yǒu cǐ ěr

成语解释: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

成语出处:《晋书·石勒载记》:“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分句;用于庆幸

繁体字形:賴有此耳

英文翻译:That's what I want to hear

赖有此耳的意思

赖:1.依赖;依靠:仰赖。完成任务,有赖于大家的努力。2.指无赖:耍赖。赖皮。他说话不算数,太赖了。3.留在某处不肯走开:孩子看到橱窗里的玩具,赖着不肯走。4.不承认自己的错误或责任;抵赖:赖债。赖婚。事实俱在,赖是赖不掉的。5.硬说别人有错误;诬赖:自己做错了,不能赖别人。6.责怪:大家都有责任,不能赖哪一个人。7.姓。8.不好;坏:好赖。今年庄稼长得真不赖。不论好的赖的我都能吃。

有:[yǒu]1.存在:有关。有方(得法)。有案可稽。有备无患。有目共睹。2.表示所属:他有一本书。3.表示发生、出现:有病。情况有变化。4.表示估量或比较:水有一丈多深。5.表示大、多:有学问。6.用在某些动词前面表示客气:有劳。有请。7.无定指,与“某”相近:有一天。8.词缀,用在某些朝代名称的前面:有夏。有宋一代。[yòu]古同“”,表示整数之外再加零数。

此:1.这;这个(跟“彼”相对):此人。此时。由此及彼。此呼彼应。2.表示此时或此地:就此告别。谈话就此结束。从此病有起色。由此往西。3.这样:长此以往。当时听劝,何至于此。

耳:1.耳朵:耳聋眼花。耳闻目睹。2.形状像耳朵的东西:木耳。银耳。3.位置在两旁的:耳房。耳门。4.姓。5.而已;罢了:想当然耳。技止此耳。

成语评论

赖有此耳”这个成语你听过吗?它字面意思是“全靠有这个耳朵”,实际用来形容某个关键因素在解决问题时起到决定性作用。比如公司项目遇到技术难题,团队里的小张突然想到个妙招,这时候项目经理可能会感叹:“这次能突破瓶颈,真是赖有此耳啊!”

有人可能要问:这和耳朵有什么关系?其实这里的“耳”不是指身体器官,而是语气助词。就像我们平时说“罢了”“而已”时的用法,给句子增添了转折意味。比如老房子突然漏水,邻居借了梯子来帮忙,房主就可以说:“今天多亏你帮忙,真是赖有此耳!”

这个成语特别适合用在“山穷水尽时突然出现转机”的场景。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周末要招待客人,结果发现冰箱空了,这时候快递员正好送来生鲜包裹。你就可以笑着对家人说:“看吧,赖有此耳!”既点出了关键助力,又带着点幽默的自嘲。

工作中也常见这种用法。比如团队连续加班赶方案,实习生无意中提到的某个数据,恰好成为突破点。主管在总结会上说:“这次能按时完成任务,赖有此耳。”既肯定了关键贡献,又不会让其他人觉得被忽视。

我发现这个成语自带乐观属性。它暗示困境中总会有转机,就像武侠小说里主角总能“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相信“办法总比困难多”。下次遇到棘手问题时,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既能精准表达,又能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值得注意的是,使用时要找准“关键转折点”。就像做菜时盐放多了,后来加的那勺糖才是“赖有此耳”。如果事事都这么说,反而会显得夸张。语言就像调味料,用得恰到好处才能增色生香。

有朋友问:为什么不直接说“多亏了”?区别在于“赖有此耳”更强调某个具体事物的关键性。就像拼图游戏,最后找到的那片不叫“多亏了”,而应该说“赖有此耳”。这种细微差别,正是汉语的妙趣所在。

现代社会讲究团队协作,这个成语其实提醒我们要善于发现关键助力。就像航海的船需要灯塔,登山的人需要冰镐,生活中那些看似偶然的帮助,往往成为转折的契机。懂得珍惜这些“耳朵时刻”,日子会过得更有滋有味。

"赖有此耳"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