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ì tǐ shàng zhèn
成语解释:阵:指战场。光着膀子上阵交战。比喻不顾一切,勇敢战斗。也比喻公然跳出来干坏事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9回:“许褚性起,飞回阵中,卸下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由于处事
繁体字形:赤軆上陣
英文翻译:Red body battle
赤:1.比朱红稍浅的颜色。2.泛指红色:赤小豆。面红耳赤。3.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赤卫队。4.忠诚:赤胆。赤诚。5.光着;露着(身体):赤脚。赤膊。6.空:赤手空拳。7.指赤金:金无足赤。8.姓。
体:[tǐ]1.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2.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4.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5.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6.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7.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8.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9.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tī]〔体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体己话”,亦作“梯己”。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阵:1.古代交战时布置的战斗队列。现也指作战时的兵力部署:背水为阵。严阵以待。2.泛指战场:上阵杀敌。3.指一段时间:这一阵他更忙。4.量词。用于事情或动作经过的段落:一阵掌声。下了几阵雨。
“赤体上阵”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光着身子冲上战场”,常用来形容毫无准备或保护地应对挑战。比如有人临时被叫去汇报项目,却连基础数据都没整理,只能硬着头皮上台——这就是典型的“赤体上阵”。
为什么有人会“赤体上阵”?可能是时间紧迫,也可能是高估了自己的临场反应能力。同事小张曾为了赶进度跳过方案测试,结果会议上被客户问得哑口无言。这告诉我们:再紧急的情况,至少要有“遮羞布”级别的准备。
完全不用这个策略行吗?其实未必。初创公司参加路演时,创始人常带着未完成的产品原型登台。这种“半成品展示”虽然冒险,却能快速获取市场反馈。关键在于区分场合:生死攸关的大事要严阵以待,试水性质的机会不妨大胆尝试。
我见过最妙的“赤体上阵”案例,是程序员老李用白板手绘流程图说服投资人。没有PPT的精致包装,反而凸显了他对技术的深刻理解。这提醒我们:所谓“准备”未必是形式完美,核心在于是否掌握本质。
现实中更常见的是折中方案。就像厨师参加突发厨艺比拼,虽来不及备齐所有食材,但会优先保证招牌菜的用料。这种“重点防护”的智慧,或许比完全赤膊或全副武装都更实用。
数字时代给这个成语增添了新注解。有人直播带货时突发设备故障,干脆用手机前置镜头继续讲解,意外获得更高互动量。这种“被迫赤体”反而成就了真实感——前提是主播确实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
说到底,“赤体上阵”像把双刃剑。它可能暴露弱点,也可能激发潜能。关键是认清自身实力边界:若内力深厚,无招胜有招;若根基尚浅,还是先穿好铠甲再出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