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ì
  • áo
  • bī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ì bì áo bīng

成语解释: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成语出处: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比喻经过艰苦奋斗取得胜利

繁体字形:赤壁鏖兵

英文翻译:the battle of chibi in ancient times

赤壁鏖兵的意思

赤:1.比朱红稍浅的颜色。2.泛指红色:赤小豆。面红耳赤。3.象征革命,表示用鲜血争取自由:赤卫队。4.忠诚:赤胆。赤诚。5.光着;露着(身体):赤脚。赤膊。6.空:赤手空拳。7.指赤金:金无足赤。8.姓。

壁:1.墙:壁报。壁灯。家徒四壁。铜墙铁壁。2.某些物体上作用像围墙的部分:井壁。锅炉壁。细胞壁。3.像墙那样直立的山石:绝壁。峭壁。4.壁垒:坚壁清野。5.二十八宿之一。

鏖:艰苦而激烈地战斗:鏖战。赤壁鏖兵。

兵:1.战士;军队:当兵。兵种。2.军队中的最低等级:上等兵。3.武器:兵工厂。短兵相接。4.关于军事或战争的:兵书。纸上谈兵。

成语评论

说到“赤壁鏖兵”这个成语,大家可能第一反应是《三国演义》里那场著名的火攻大战。但具体啥意思呢?哎,说白了就是形容双方打得难解难分,场面激烈到让人直呼“好家伙”!比如最近我们公司接了个大项目,甲方要求高、时间紧,团队天天加班开会讨论方案,同事老王直接来了一句:“这阵仗,简直赶上赤壁鏖兵了!”

这时候可能有小伙伴要问了:“赤壁之战明明是历史事件,咋就成了形容激烈竞争的成语?”问得好!你瞅瞅,当年曹操带着号称八十万大军南下,结果被孙刘联军一把火烧得灰头土脸。这种以少胜多的绝地反击,不就跟现在职场里小团队逆袭大公司的案例一个道理嘛!所以说啊,成语背后的核心其实是“局势逆转的戏剧性”,这才是它能流传千年的关键。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前两天刷到个短视频:小区里两支广场舞队伍抢地盘,大妈们为了音响位置争得面红耳赤。评论区神回复:“这场面,赤壁鏖兵真人版啊!”你看,连老百姓都能活学活用,说明这个成语的生命力就在于它能套进各种对抗场景。不过话说回来,我倒觉得现代人用这词多少带点幽默感——毕竟真刀真枪的战场咱没见过,但项目deadline前跟同事疯狂改PPT的体验,谁还没经历过几次呢?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起个有意思的现象。很多年轻人现在用“赤壁模式”形容需要团队协作的高难度任务,比如电竞开黑时喊“这把必须打赤壁战术”。这种演变其实挺有意思的,说明传统文化完全能以更酷的方式融入现代生活。要我说啊,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就像块压缩饼干,关键看你有没有本事泡出新的味道来。

最后插句题外话,上个月参加创业分享会,听到个做餐饮的90后说:“我们跟连锁品牌抢市场,玩的就是赤壁鏖兵那套——用创新菜单打他们标准化产品。”你看,连商业策略都能用这个成语来包装,是不是比干巴巴地说“差异化竞争”带劲多了?所以说啊,文化这东西就像条河,得流动起来才有意思。

赤壁鏖兵的造句

  1. 造句 她们俩用各种损人的字眼赤壁鏖兵地糟蹋对方,谁也不让步。
  2. 造句 第二十六章《赤壁鏖兵之灭盟》全。
  3. 造句 赤壁鏖兵,武将冲锋陷阵,谋士运筹帷幄,挥手之间,曹操百万雄兵顿时灰飞烟灭,这是势。
  4. 造句 其中流传得最为神奇的,莫过于周公瑾跨江讨逆,赤壁鏖兵那一折。
  5. 造句 经过赤壁鏖兵百万,跟曹操、孙权、刘备终于三分天下。
  6. 造句 我所翻处,恰好是讲那刘、孙、曹三军赤壁鏖兵一战,周瑜周公谨巧施反间之计除却那降曹的蔡瑁张允!
  7. 造句 当然我没有理由说他们不会殷忧启圣,就像赤壁鏖兵时曹营里会有谋士想到孙刘诈降火攻的计谋一样。
  8. 造句 赤壁鏖兵用火攻,运筹决策尽皆同。

"赤壁鏖兵"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