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chèn
  • huǒ
  • jié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chèn huǒ dǎ jié

成语解释:趁火打劫

成语出处: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我晓得,都是那褚敬桥寄个甚么鸟信!是他趁夥打劫,用计拐去了。”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同乘人之危

繁体字形:趂夥打刼

英文翻译:Robbing while others

趁夥打劫的意思

趁:1.利用(时间、机会):趁热打铁。趁风起帆。趁天还没黑,快点儿赶路吧。2.拥有:趁钱。趁几头牲口。3.富有:他们家特别趁。4.追逐;赶。

夥:1.多:获益甚夥。2.

打:[dǎ]1.除去:打旁杈。2.舀取:打水。打粥。⑰买:打油。打酒。打车票。⑱捉(禽兽等):打鱼。⑲用割、砍等动作来收集:打柴。打草。⑳定出;计算:打草稿。打主意。成本打二百块钱。(21)做;从事:打杂儿。打游击。打埋伏。打前站。(22)做某种游戏:打球。打扑克。打秋千。(23)表示身体上的某些动作:打手势。打哈欠。打嗝儿。打踉跄。打前失。打滚儿。打晃儿(huàngr)。(24)采取某种方式:打官腔。打比喻。打马虎眼。3.从:打这儿往西,再走三里地就到了。他打门缝里往外看。打今儿起,每天晚上学习一小时。[dá]十二个为一打:一打铅笔。两打毛巾。[英dozen]

劫:1.威逼;胁迫:劫持。2.灾难:浩劫。遭劫。劫后余生。[劫波之省,梵kalpa]

成语评论

提到“趁夥打劫”,很多人会联想到混乱中占便宜的行为。比如:“地震后,有人假借救援名义趁夥打劫,偷走超市里的物资。”这种场景下,成语的贬义色彩非常明显——利用他人的困境谋私利。

自问:为什么这个成语常被用来批评道德问题?因为它直指人性中的投机心理。比如商家在疫情期间哄抬物价,本质上也是“趁夥打劫”的变形。这类行为往往突破社会底线,所以成为被谴责的典型。

不过换个角度看,成语也反映出机会与风险的并存。比如创业者在行业洗牌期快速切入市场,算不算“趁夥打劫”?这里的关键在于手段是否合法合理。如果通过创新技术解决行业痛点,反而可能成就正向案例。

我发现现实中有个有趣现象:人们容易对“趁夥打劫”产生双标判断。比如股市暴跌时,有人抄底被称为“眼光独到”,而哄抢物资就被骂“没良心”。这其实体现了社会对“动机”的敏感度——同样是利用混乱,公益性和私利性会得到截然不同的评价。

自问:如何避免成为成语中的负面角色?核心在于建立清晰的道德标尺。就像台风天便利店坚持不涨价,虽然少赚了钱,却赢得了长期口碑。短期利益和长期价值的博弈,往往是检验行为合理性的试金石。

最后想说,这个成语像面镜子,照出人性中的灰色地带。与其简单批判,不如用它提醒自己:在复杂环境中做选择时,既要保持敏锐,也要守住底线。毕竟,真正持久的成功,从来不是靠“打劫”得来的。

"趁夥打劫"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