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ū jí táo xiōng
成语解释:趋:趋向。趋向吉祥避开灾难
成语出处:明·张凤翼《灌园记·田单铁笼》:“即墨近城东,不须忧恐,趋吉逃凶,仗剑当陪奉,管取平安保我宗。”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趨吉逃凶
英文翻译:Seeking good fortune and fleeing evil
趋:[qū]1.快走:趋走。趋进。趋前。趋奉。趋翔(快走像鸟展翅飞翔)。趋炎附势(奔走于权贵,依附有权势的人)。趋之若鹜(像野鸭子一样成群地争着去,含贬义)。2.归向,情势向着某方面发展:趋向。趋势。大势所趋。3.鹅或蛇伸头咬人。4.追求,追逐:趋时(追求时髦)。趋利。趋光性。[cù]古同“促”,催促;急速。
吉:1.吉利;吉祥。与“凶”相对:逢凶化吉。2.吉林的简称。
逃:1.逃跑:追歼逃敌。2.躲避:逃荒。逃学。
凶:1.恶;残暴:凶狠。穷凶极恶。2.伤害人的行为:行凶。3.厉害:来势很凶。闹得太凶了。4.不幸;不吉利。与“吉”相对:凶多吉少。5.指收成很坏;闹饥荒:凶年。
“趋吉逃凶”这个主题听起来有点儿玄乎,但说白了就是“往好处走,躲开坏事”。比如成语“趋利避害”,直白点解释就是“哪儿有好处去哪儿,麻烦来了赶紧撤”。生活中大家不都这样吗?找工作挑薪资高的,出门看天气预报躲暴雨,这不就是本能反应吗?
有人可能会问:“难道遇到困难只能躲吗?”其实不然。比如“逢凶化吉”这个成语,重点在“化”字——遇到坏事不硬扛,而是想办法转化局面。比如创业失败后总结经验,调整方向反而打开新市场,这不就是“化凶为吉”的典型操作?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未雨绸缪”。字面意思是趁没下雨先修屋顶,本质上属于“提前趋吉”。现代人买保险、存应急金这些行为,和古人修屋顶的逻辑完全一致。与其说这是迷信,不如说是人类应对不确定性的智慧结晶。
这里有个有意思的矛盾点:既要主动“趋吉”,又不能盲目逃避所有风险。就像“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话揭示的,有时候冒合理风险反而是更大的“吉”。我观察到很多成功人士并非总是躲避困难,而是像玩扫雷游戏一样,精准判断哪里该绕道、哪里值得闯。
最后看“转危为安”这个成语,它比单纯躲避更高明。好比开车遇到打滑,老司机会顺着方向微调而不是猛踩刹车。生活中处理矛盾冲突时,与其躲着问题不如主动寻找平衡点,这种动态调整的能力,或许才是“趋吉逃凶”在现代社会的进阶版本。
当信息爆炸带来各种选择焦虑时,这些成语反而成了决策过滤器。它们提醒我们:追求吉祥不是算命烧香,而是通过观察规律和主动作为,让自己始终走在相对安全的轨道上。毕竟,真正的“吉凶”往往取决于我们看待和处理问题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