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ǎo cháng xí gù
成语解释:谓按照老规矩和老办法办事。
成语出处:宋·苏轼《伊尹论》:“后之君子,蹈常而习故,惴惴焉惧不免于天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守旧
繁体字形:蹈常習故
英文翻译:go on in the same old way
蹈:1.践踏;踩:赴汤蹈火。重蹈覆辙。循规蹈矩。2.跳动:舞蹈。手舞足蹈。
常:1.一般;普通;平常:常人。常识。常态。2.不变的;固定的:常数。冬夏常青。3.时常;常常:常来常往。我们常见面。4.指伦常:三纲五常。5.姓。
习:1.学习;复习;练习:自习。实习。习艺。修文习武。2.对某事物常常接触而熟悉:习见。习闻。习以为常。3.习惯:积习。恶习。相沿成习。4.姓。
故:1.事情;事故:细故。变故。2.缘故;原因:无故缺勤。不知何故。3.故意;有意:故作镇静。明知故犯。4.所以;因此:因大雨,故未如期起程。5.姓。6.原来的;从前的;旧的:故址。故乡。依然故我。7.朋友;友情:亲故。沾亲带故。8.(人)死亡:病故。染病身故。父母早故。
你听说过“蹈常习故”这个成语吗?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简单来说,就是形容人总是按照老规矩办事,不愿改变。比如有位同事每天坚持手写会议记录,明明公司配发了录音笔和电子文档系统,但他坚持说:“手写记得更牢。”这种行为就是典型的蹈常习故。
为什么人们容易陷入这种模式呢?其实这和我们的大脑运作方式有关。神经科学研究表明,重复性的习惯动作能降低认知负荷,就像每天走同一条路回家,根本不需要刻意思考路线。但问题在于,当环境变化时,这种惯性就会变成阻碍。就像那位坚持手写的同事,在需要快速整理会议纪要时,反而效率不如使用电子工具的同事。
有个真实的案例特别能说明问题。某百年老字号糕点铺坚持炭火烘焙,拒绝引进现代烤箱,结果因生产效率低下差点倒闭。直到第五代传人改良工艺,既保留传统风味又提升产量,这才让老店焕发新生。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守旧不等于守护传统,真正的文化传承需要与时俱进。
有意思的是,这个成语在当代有了新解读。有个程序员朋友这样自嘲:“我们项目组就是蹈常习故的典范,明明知道旧代码架构有问题,但谁都不敢动祖传代码。”这种既无奈又幽默的用法,反映出职场中普遍存在的路径依赖现象。
在我看来,保持适度的“习故”其实有积极意义。就像学开车要先掌握基本操作,做饭要先学会用菜刀,关键是要区分哪些是值得保留的基础,哪些是需要突破的桎梏。真正的智慧在于,像老茶农改良制茶工艺那样,既守住茶香精髓,又拥抱现代技术。
下次遇到坚持老方法的人,不妨先别急着否定。试着问:“这个方法的核心优势是什么?有没有可能用新工具来实现?”你会发现,很多看似守旧的行为背后,可能藏着未被理解的深层需求。就像图书馆数字化后,仍有读者享受纸质书的触感,这何尝不是技术时代难能可贵的坚守。
改变从来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就像那位坚持手写的同事,后来找到了折中方案——用手写板做电子笔记。这个转变过程本身,就是打破思维定式的生动示范。或许我们都需要在熟悉与陌生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