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 jiāng jiù mù
成语解释:将:快要;就:趋,进;木;棺材。指人寿命已经不长,快要进棺材了
成语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2回:“管甚么民脂民膏,竟忘了礼义廉耻,直至身将就木,还遗命叫儿子薄殡殓,勿治丧,勿礼忏。”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快要死亡
繁体字形:身将就木
英文翻译:The body will be numb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将:[jiāng]1.副词。就要;快要:天将下雨。2.介词。把;拿:将革命进行到底。将功赎罪。3.下象棋时直接攻击对方的将或帅:将军。4.带领;搀扶:将幼弟而归。扶将。5.做:慎重将事。6.休养;调养:将养。7.文言副词。又;且:将信将疑。8.助词。表示动作的开始:赶将上去。[jiàng]1.军衔名。将官。在校之上。2.泛指军官:将士。损兵折将。3.带;率领:将兵。[qiāng]请;希望:《将进酒》。
就:1.凑近;靠近:迁就。避难就易。2.到;开始从事:就位。就业。就寝。就学。就职。3.被;受:就歼。就擒。4.完成;确定:成就。功成名就。生铁铸就的,不容易拆掉。5.趁着(当前的便利);借着(有时跟“着”字连用):就便。就近。就手儿。就着灯光看书。6.一边儿是菜蔬、果品等,一边儿是主食或酒,两者搭着吃或喝:花生仁儿就酒。7.表示动作的对象或话题的范围:他们就这个问题进行了讨论。就工作经验来说,他比别人要丰富些。8.表示在很短的时间以内:我就来。您稍等一会儿,饭就好了。9.表示事情发生得早或结束得早:他十五岁就参加革命了。大风早晨就住了。10.表示前后事情紧接着:想起来就说。卸下了行李,我们就到车间去了。11.表示在某种条件或情况下自然怎么样(前面常用“只要、要是、既然”等或者含有这类意思):只要用功,就能学好。他要是不来,我就去找他。谁愿意去,谁就去。12.表示对比起来数目大,次数多,能力强等:你们两个小组一共才十个人,我们一个小组就十个人。他三天才来一次,你一天就来三次。这块大石头两个人抬都没抬起来,他一个人就把它背走了。13.放在两个相同的成分之间,表示容忍:大点儿就大点儿吧,买下算了。14.仅仅;只:以前就他一个人知道,现在大家都知道了。15.表示加强肯定:我就知道他会来的,今天他果然来了。我就不信我学不会。那就是他的家。幼儿园就在这个胡同里。16.表示假设的让步,跟“就是”2相同:你就送来,我也不要。
木:1.树木:伐木。果木。独木不成林。2.木头:枣木。榆木。檀香木。3.棺材:棺木。行将就木。4.质朴:木讷。5.反应迟钝:木然。木头木脑。他反应有点木。6.麻木:两脚冻木了。舌头木了,什么味道也尝不出来。7.姓。
“身将就木”这个成语,乍一听像是描述一个人即将走到生命尽头的情景,但它背后藏着哪些容易被忽略的意味呢?先看一个例子: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躺在病床上,仍颤抖着手修改未完成的书稿,家人劝他休息,他却说:“我身将就木,但学问不能跟着我入土。”这里既传递了紧迫感,又凸显了超越生死的精神追求。
为什么用“木”来代指死亡?其实这和古代棺椁多用木材制作有关。成语中的“木”并非随意选择,而是暗含了传统文化中对生命归宿的具象化表达。比如《左传》记载晋国公子重耳流亡时对妻子说:“待我二十五年不来而后嫁”,妻子笑答:“犁二十五年,吾冢上柏大矣”,这里的“柏”同样指向树木与死亡的关联。
在当代语境中,这个成语的使用场景正在发生有趣变化。有位程序员在技术论坛留言:“这套系统身将就木,但我们连夜写的兼容代码让它重获新生。”这种将老旧事物拟人化的用法,赋予成语新的时代生命力。它提醒我们:看似衰亡的事物,或许正孕育着转型契机。
如何区分消极认命与豁达通透?关键在于主体态度。当79岁的导演楚原获终身成就奖时说:“回首半生,青山白骨,我身将就木时更懂戏如人生。”这里没有悲凉,反而透着历经沧桑的智慧。反观那些把“身将就木”挂在嘴边放弃努力的人,往往陷入了成语的表层含义。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像面镜子,照见使用者对生命的态度。在医疗发达的今天,许多被诊断为“身将就木”的患者创造着生存奇迹,这让我们重新思考:所谓“就木”究竟是生理节点的预告,还是思维局限的投射?或许正如诗人艾青所说:“有的人活着却已枯萎,有的人离去却种下千棵松苗。”
下次使用时,不妨注意语境的多重可能性。比如在环保议题中形容濒危物种,可以说“这片雨林身将就木,但每棵新苗都是希望”。让古老成语在与现代生活的碰撞中,持续焕发语言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