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ruǎn xiāng wēn yù
成语解释:见“软玉温香”。
成语出处: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二十一卷:“夜宿又嫌寒道热,央公子减被添衾,软香温玉,岂无动情之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形容女子的肌肤细腻芳香
繁体字形:軟香温玉
英文翻译:as fair as jade
软:1.物体内部的组织疏松,受外力作用后,容易改变形状(跟“硬”相对):柔软。软木。柳条很软。2.柔和:软风。软语。话说得很软。3.软弱:两腿发软。欺软怕硬。4.能力弱;质量差:功夫软。货色软。5.容易被感动或动摇:心软。耳朵软。6.姓。
香:1.(气味)好闻(跟“臭”相对):香水。香皂。这花真香。2.食物味道好:饭很香。3.吃东西胃口好:这两天吃饭不香。4.睡得踏实:睡得正香呢。5.受欢迎;被看重:吃香。这种货物在农村很香。6.香料:檀香。沉香。龙涎香。7.用木屑掺香料做成的细条,燃烧时,发出好闻的气味,在祭祀祖先或神佛时常用,有的加上药物,可以熏蚊子:线香。蚊香。烧一炷香。8.亲吻:香面孔。9.姓。
温:1.不冷不热;暖:温带。温泉。2.温度:体温。高温。低温。3.稍微加热:温一锅水。4.复习:温课。5.性情平和:温和。温柔。6.同“瘟”。
玉:1.矿物,不透明和半透明的集合体。化学成分是硅酸铝钠。硬度大。如白玉、墨玉、青玉、碧玉、和田玉、岫岩玉等,主要用作雕刻工艺美术品。2.比喻洁白美丽:亭亭玉立。3.敬辞。称对方的身体或行动:玉体。玉成。
“软香温玉”这四个字,乍一听像是某种古老香料的名字,其实它是个成语,专门用来形容女性或环境的温柔美好。比如《红楼梦》里写林黛玉“弱柳扶风”时,若用“软香温玉”来描述她低头绣花的场景,是不是瞬间让人联想到她发间若有若无的花香、指尖触碰绸缎的细腻?
自问:这成语只能用来形容人吗?不完全是!比如你走进一家茶馆,木质桌椅透着暖光,青瓷茶盏里飘着茉莉香,老板娘笑着端来一碟桂花糕——这时候用“推门便觉软香温玉扑面而来”,是不是比“环境很好”多了五感联动的画面感?
我曾见过有人用这成语写美食:“揭开砂锅盖的瞬间,芋头炖肉的软香温玉裹着热气涌出,连窗外的冬雨都温柔三分。”你看,食物的温度、香气、口感,竟也能和这个成语完美契合。这让我想到,中文的妙处就在于它能打通感官的围墙,让文字变成能闻能摸的体验。
自问:为什么现代人用得少?或许因为它的意象太古典。但试着用它替换“岁月静好”:朋友圈发张猫咪蜷在毛毯上的照片,配文“周末的软香温玉时光”,是不是既有新鲜感又藏着点小幽默?语言本就是活的,老成语穿新衣,反而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趣味。
有次听评弹艺人唱《莺莺操琴》,唱到“红袖添香夜读书”时,我忽然觉得换成“软香温玉伴书灯”会更立体——不仅看到烛光下的倩影,仿佛还能闻到熏衣袖口的沉水香,感受到冬日里那份恰到好处的暖意。你看,好的成语就像多棱镜,换个角度照出不同光彩。
最后分享个冷知识:明代家具匠人会用“软香温玉”形容上等紫檀木的手感。所以下次抚摸老物件时,不妨试试这个成语,说不定能品出木纹里沉睡的故事。文字的温度,有时候就藏在这些被遗忘的角落里等着被唤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