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í qiǎo lǐ zhuō
成语解释:文辞虽然浮华,但不能阐明道理。
成语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诸子》:“公孙之白马孤犊,辞巧理拙,魏牟比之鸮鸟,非妄贬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文章或说话等
繁体字形:辭巧理拙
英文翻译:Tactful and unreasonable
辞:1.中国古代的一种文学体裁。2.言语文词:辞令。修辞。3.告别:辞行。4.不接受;请求离去:辞谢。辞职。5.解雇:辞退。他被老板辞了。6.躲避;推托:万死不辞。不辞辛苦。
巧:1.心思灵敏,技术高明:巧干。能工巧匠。他的手艺很巧。2.(手、口)灵巧:心灵手巧。他嘴巧,学谁像谁。3.恰好;正遇在某种机会上:恰巧。偏巧。凑巧。巧遇。来得真巧。我一出大门就碰到他,真巧极了。4.虚浮不实的(话):花言巧语。5.姓。
理:1.物质组织的条纹;纹理:木理。肌理。条理。2.道理;事理:合理。理屈。理当如此。3.自然科学,有时特指物理学:理科。数理化。4.管理;办理:处理。理财。当家理事。5.整理;使整齐:理发。理一理书籍。6.对别人的言语行动表示态度;表示意见(多用于否定式):路上碰见了,谁也没理谁。置之不理。7.姓。
拙:1.笨:弄巧成拙。2.谦辞。称自己的文章、意见等:拙作。拙见。
哎呦喂,今天咱们来唠唠“辞巧理拙”这个成语。说白了,就是话说得漂亮但道理站不住脚,典型的“金玉其外败絮其中”。比如有人吹嘘自己减肥成功,结果被发现全靠P图和滤镜——这不就是典型的“辞巧理拙”嘛?
那有人可能要问了:“这成语到底想表达啥核心问题?”害,说白了就是提醒咱们别被花言巧语带偏节奏。就像最近老张在酒局上大谈区块链投资,说得天花乱坠,结果被老王一句“那你自己投了多少?”当场问得哑口无言。你看,这可不就是“辞巧理拙”现形记?
话说回来,这种现象在现代社会还真不少见。比方说某些直播带货的,把十块钱的袜子吹成纳米科技养生神器,这包装话术和实际效果的差距,简直比马里亚纳海沟还深。不过咱也得客观看,这种“辞巧”本身未必是坏事,关键得看有没有“理足”跟着撑腰。
那要怎么避免掉坑呢?个人觉得啊,得学会“扒马甲式思考”。就像吃泡面别看包装上大块牛肉,得看配料表里有没有“牛肉风味调味包”。最近看到个挺逗的例子:某网红餐厅把凉拌黄瓜写成“翡翠白玉佐秘制酱汁”,价格翻三倍居然还排队——这波操作,你品,你细品。
其实这事儿往深了想,跟咱们的信息筛选能力直接挂钩。现在网上到处都是“辞巧”的内容,但咱得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就像上周我表妹被某知识付费课程忽悠,说什么“三天掌握流利英语”,结果发现就是教人背机场常用语。这不就是典型的“道理不够,辞藻来凑”?
不过话又说回来,适当的“辞巧”也算是社会润滑剂。就像过年亲戚问你“啥时候结婚”,总不能直愣愣回句“关你屁事”吧?这时候用点“正在积累经济基础”之类的漂亮话,既不得罪人又能守住边界。所以说啊,关键要看这个“巧”用没用在刀刃上。
最后说点掏心窝子的话: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咱们既要警惕“辞巧理拙”的陷阱,也要学会合理使用语言艺术。毕竟说话是门手艺,但千万别让它变成骗术。就像老话说的,真金不怕火炼,实打实的道理永远比华丽辞藻更有分量。别忘了,真诚才是必杀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