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uò huà cún shén
成语解释:过:经过;存:保存,具有。圣人所到之处,人民无不被感化,而永远受其精神影响。
成语出处: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夫君子所过者化,所存者神,上下与天地同流。”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连动式;作谓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過化存神
英文翻译:Live in the past
过:[guò]1.从一个地点或时间移到另一个地点或时间;经过某个空间或时间:过来。过去。过河。过桥。过年。过节。日子越来越好过了。2.从甲方转移到乙方:过户。过账。3.使经过(某种处理):过罗。过筛子。过滤。过淋。过磅。过秤。过油肉。过过数儿。4.用眼看或用脑子回忆:过目。把昨天的事在脑子里过了一遍。5.超过(某个范围和限度):过分。过期。过犹不及。树长得过了房。6.分子结构中有过氧基(—O—O—)结构的:过硫酸根(SO5-)。过氧化氢(H2O2)。7.探望;拜访:过访。8.去世:老太太过了好几天了。9.过失(跟“功”相对):过错。记过。勇于改过。10.传染:这个病过人。11.用在动词后,表示经过:走过广场。把他送过了桥。12.用在动词后,表示掉转方向:翻过一页。他回过头看了看。13.用在动词后,表示超过或胜过:我比不过你。一匹马比得过两头驴。[guo]1.用在动词后,表示完毕:吃过饭再走。杏花和碧桃都已经开过了。2.用在动词后,表示某种行为或变化曾经发生,但并未继续到现在:他去年来过北京。我们吃过亏,上过当,有了经验了。[guō]姓。
化:[huà]1.变化;使变化:化脓。化名。化装。顽固不化。泥古不化。化整为零。化悲痛为力量。2.感化:教化。潜移默化。3.熔化;融化;溶化:化冻。化铁炉。太阳一出来,冰雪都化了。糖放到水里就化了。4.消化;消除:化食。化痰止咳。食古不化。5.烧化:焚化。火化。6.(僧道)死:坐化。羽化。7.指化学:理化。化工。化肥。8.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绿化。美化。恶化。电气化。机械化。水利化。9.姓。10.(僧道)向人求布施:募化。化缘。化斋。化了些米面来。[huā]同“花2”。
存:1.存在;生存:残存。父母俱存。2.储存;保存:封存。存粮。3.蓄积;聚集:存食。新建的水库已经存满了水。4.储蓄:存款。存折。零存整取。把暂时不用的现款存在银行里。5.寄存:存车处。行李先存在这儿,回头再来取。6.保留:存疑。存而不论。去伪存真。7.结存;余留:库存。收支相抵,净存二百元。8.心里怀着(某种想法):存心。心存侥幸。不存任何顾虑。9.姓。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过化存神”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拆开来看其实很有意思。它原本指人的修养达到极高境界,能够自然地影响周围事物,后来也用来形容处理问题不着痕迹却效果深远。比如公司里有个同事总能在会议僵局中三言两语化解矛盾,事后大家才意识到他看似随意的玩笑里藏着解决问题的关键——这不正是“过化存神”的职场版演绎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处理问题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过化”的轻盈和“存神”的持续影响力。就像小时候父母教导餐桌礼仪,当时觉得唠叨,长大后才发现这些习惯已融入骨血。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比强行说教更有穿透力。
历史上有个经典案例。春秋时期管仲辅佐齐桓公,他改革时不搞大张旗鼓的政令,而是通过调整盐铁价格引导经济,结果百姓日用而不知,齐国悄然成为霸主。这种治理智慧放到现在,是不是很像优秀产品经理的设计思维?让用户自然地接受改变,甚至意识不到设计的存在。
当代生活中,“过化存神”其实随处可见。比如健身教练不会直接批评学员体态,而是通过镜子摆放让学员自己发现姿势问题;新媒体编辑用故事包裹观点,让读者在共鸣中接受价值主张。这些做法都暗合了“改变发生在无痕处”的古老智慧。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对现代人的启示在于:真正的能力提升往往发生在日常积累中。与其追求立竿见影的技巧,不如像古人研磨砚台那样,在持续精进中培养解决问题的直觉。当别人还在寻找“特效药”时,懂得“过化存神”之道的人,早已把解决问题的能力变成了身体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