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ài gǔ chāo jīn
成语解释:指超越古今
成语出处:元 汤式《哨遍 新建构栏教坊求赞》:“方位里都按着郭景纯经天纬地阴阳诀,规矩上不离了鲁公迈古超今造化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超越古今
繁体字形:邁古超今
英文翻译:Past and present
迈:1.提脚向前走;跨:迈步。迈进。迈过门槛。2.姓。3.老:老迈。年迈。4.英里。用于机动车行车的时速,每小时行驶多少英里就叫多少迈,也有把每小时行驶多少千米(公里)叫多少迈的:以80迈的车速行驶。[英mile]
古:1.古代(跟“今”相对):远古。厚今薄古。2.经历多年的:古画。古城。这座庙古得很。3.具有古代风格的:古拙。古朴。4.真挚纯朴:人心不古。5.古体诗:五古。七古。6.姓。
超:1.超过:超额。超龄。超音速。一连超了两辆车。2.超出(一定的程度或范围):超级。超高温。超一流。3.在某个范围以外;不受限制:超自然。超现实。超阶级。4.跳跃;跨过:挟泰山以超北海。5.姓。
今:1.现在;现代(跟“古”相对):当今。今人。厚今薄古。古为今用。2.当前的(年、天及其部分):今天。今晨。今春。3.指示代词。此;这:今番。今次。4.姓。
“迈古超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高深,其实拆开看很简单——"迈过古代,超越当今",形容某件事或某个人突破了传统和现实的限制。比如现代航天技术,古人幻想过"嫦娥奔月",但今天的火箭发射、空间站建设,实实在在地把神话变成了科学,这就是迈古超今的典型例子。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说迈古超今的创新很重要?举个接地气的例子,智能手机刚出现时,有人觉得按键手机够用了。但触屏技术结合移动互联网,彻底改变了人类获取信息的方式。这种突破不仅带来了便利,更重塑了社会运转的逻辑——就像马车时代的人无法想象高铁的速度,迈古超今的进步往往在质疑声中开辟新赛道。
在艺术创作中,迈古超今的表现更有意思。画家张大千晚年独创泼彩技法,把水墨画的写意传统与西方抽象艺术结合。当时有人批评他"丢了老祖宗的规矩",但正是这种突破让中国画在国际舞台焕发新生。这告诉我们:真正的创新不是否定过去,而是站在巨人肩膀上摘更高的果子。
普通人如何做到迈古超今?其实没那么玄乎。老家邻居王叔就是个例子,他改良传统竹编手艺,设计出符合现代审美的灯具,把濒临失传的老手艺做成了网红产品。这说明:创新不在于颠覆性多大,而在于找到传统与现代的连接点。就像竹子还是那根竹子,但编法不同就能创造新价值。
最近看到个有趣现象:小学生用AI辅助写作文。有人担忧这会让写作失去灵魂,但换个角度看,如果善用工具提升表达效率,何尝不是语言能力的迈古超今?工具的边界取决于使用者的智慧,就像毛笔在书法家手中能写出千年底蕴,在普通人手里只是书写工具。
迈古超今的底层逻辑,其实是对"可能性"的持续探索。就像登山者不会因为前人立了路标就停止攀登,人类社会的发展轨迹,正是由无数个突破常规的瞬间连接而成。或许下一个迈古超今的创造者,正拿着手机阅读这段文字——谁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