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án mēng dài piàn
成语解释:欺蒙,欺骗别人
成语出处:老舍《四世同堂》:“要是他再滑一点,连蒙带骗,常常使点坏心眼,在这么个兵荒马乱的年月,就不说飞黄腾达吧,总不至于丢差事。”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欺骗
繁体字形:連蒙帶騙
英文翻译:Lianmengdai deception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蒙:[méng]1.蒙昧:启蒙。2.遮盖:蒙上头巾。3.承受;遭受:承蒙指教。蒙难。4.形容雨点细小:蒙蒙细雨。5.忠厚的样子。6.“蒙眬”的“蒙”。[mēng]1.欺哄:休想蒙人。2.随便胡猜:瞎蒙。3.昏迷:头发(fā)蒙。[měng]蒙古族。
带:1.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皮带。鞋带儿。传送带。2.轮胎:车带。汽车外带。3.地带;区域:温带。黄河一带。4.白带:带下。5.姓。6.随身拿着;携带:带行李。带干粮。7.捎带着做某事:上街带包茶叶来(捎带着买)。你出去请把门带上(随手关上)。8.呈现;显出:面带笑容。9.含有:这瓜带点儿苦味。说话带刺儿。10.连着;附带:带叶的橘子。连说带笑。放牛带割草。11.引导;领:带队。带徒弟。12.带动:以点带面。他这样一来带得大家都勤快了。13.照看(孩子):孙子是奶奶带大的。
骗:1.用谎言或诡计使人上当;欺骗:骗人。受骗。2.用欺骗的手段取得:骗钱。3.见〖骗马〗、〖骗腿儿〗。
“连蒙带骗”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才贴切?举个实例:朋友想拉我参加一个不靠谱的投资项目,嘴上说“稳赚不赔”,实际却是用虚构的成功案例和夸张的收益数据来连蒙带骗。这时候你会不会觉得,这个词特别形象地描绘了那种真假参半的忽悠状态?
有人可能会问:这种行为难道不算纯粹的欺骗吗?其实不然。比如家长哄孩子打针时说“一点都不疼”,虽然隐瞒了部分事实,但出发点包含善意。这种连蒙带骗的尺度把握,恰恰体现了人际交往中的弹性空间。
工作中遇到过这样的场景吗?同事拿着半成品方案向领导汇报,用专业术语和流程图连蒙带骗,试图争取更多资源。这让我联想到:成年人的世界里,适度包装和过度夸大之间,往往只隔着薄薄的一层窗户纸。
有个有趣的现象:越是信息不对称的领域,这个成语的使用频率越高。比如古董市场里,卖家指着民国仿品说“绝对是明代官窑”,这种连蒙带骗的操作,反而成了行业心照不宣的潜规则。这种现象背后,是否折射出人们对不确定性的某种妥协?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价值在于提醒我们保持清醒认知。就像网购时看到“最后三个名额”的倒计时提示,虽然知道是商家连蒙带骗的营销手段,但能笑着点关闭窗口的人,才算真正读懂了现代社会的生存法则。
当遇到特别会连蒙带骗的人,或许该换个角度思考:他们至少愿意花心思编织故事。比起直白的谎言,这种带着创作成分的沟通方式,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对听众智商的另类尊重——当然,前提是别触碰法律底线。
观察市集里讨价还价的过程最能体会其中奥妙。摊主指着标价200元的皮带信誓旦旦:“进货价都要180”,顾客笑着回怼:“您这连蒙带骗的功夫,不去说相声可惜了”。一来一往间,交易的达成往往伴随着这种心知肚明的语言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