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án bèng dài tiào
成语解释:精力充沛的充满活力的样子
成语出处: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24回:“他这驴一见,便将前蹄扬起,连蹦带跳。”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定语;多用于小孩等
繁体字形:連蹦帶跳
英文翻译:hop and skip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蹦:跳:欢蹦乱跳。皮球一拍蹦得老高。他蹲下身子,用力一蹦,就蹦了两米多远。他嘴里不时蹦出一些新词儿来。
带:1.带子或像带子的长条物:皮带。鞋带儿。传送带。2.轮胎:车带。汽车外带。3.地带;区域:温带。黄河一带。4.白带:带下。5.姓。6.随身拿着;携带:带行李。带干粮。7.捎带着做某事:上街带包茶叶来(捎带着买)。你出去请把门带上(随手关上)。8.呈现;显出:面带笑容。9.含有:这瓜带点儿苦味。说话带刺儿。10.连着;附带:带叶的橘子。连说带笑。放牛带割草。11.引导;领:带队。带徒弟。12.带动:以点带面。他这样一来带得大家都勤快了。13.照看(孩子):孙子是奶奶带大的。
跳:[tiào]1.两脚离地全身向上或向前的动作:跳跃。跳水。跳荡。跳跶。跳高。跳远。跳舞。弹(tán)跳。暴跳如雷。跳梁小丑(指上蹿下跳,兴风作浪的微不足道的坏人)。2.越过:跳班。跳棋。跳槽。3.一起一伏地动:心跳。眼跳。心惊肉跳。[táo]古同“逃”。
“连蹦带跳”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想象一下:一个小男孩放学回家,书包还没放下就“连蹦带跳”地冲到妈妈面前展示满分试卷——这个画面是不是瞬间鲜活起来了?这个成语专用来形容人又蹦又跳的活泼状态,特别适合表达纯粹的喜悦或急不可耐的心情。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和“手舞足蹈”有什么区别?举个例子更清楚:公司年会上,同事听到自己中奖时“连蹦带跳”地跑上台,这强调的是肢体动作的连贯性;而“手舞足蹈”更偏向于全身性的激动表现,比如球迷看到绝杀球时手脚并用的样子。
在实际生活中,这个成语其实有使用边界。比如描述老人“连蹦带跳”就显得违和,但用在小朋友或小动物身上就特别贴切。我家隔壁的柯基犬每次听到开饭铃响,就会像装了弹簧似的连蹦带跳转圈圈,这种场景用其他词语还真难以传神表达。
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年轻人交流中这类动作型成语使用频率在下降。不过仔细观察会发现,短视频里那些记录宠物日常或孩童趣事的爆款内容,往往正是捕捉到了这种“连蹦带跳”的生动瞬间。这或许说明,人类对原始生命力的共鸣始终存在。
当我们在文字创作时,不妨多挖掘这类动态成语的表现力。比起平铺直叙的“很高兴”,用“连蹦带跳”不仅能节省笔墨,还能让读者自动脑补出画面。就像舞台剧演员的肢体语言,好的成语运用能让文字产生跃出纸面的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