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
  • zuì
  • zhǐ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í jīn zuì zhǐ

成语解释:犹言纸醉金迷。

成语出处:清·黄树仁《序》:“迷金醉纸开芳宴,豹舌熊蹯尝几遍。”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奢华糜烂的生活

繁体字形:迷金醉紙

英文翻译:Ecstasy paper

迷金醉纸的意思

迷:1.辨认不清:迷路。迷失方向。2.失去知觉:昏迷。3.对某一事项过于喜爱,情不自主:入迷。迷恋。4.使沉醉;使昏乱:月色迷人。财迷心窍。5.沉醉于某种事物的人:球迷。棋迷。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醉:1.饮酒过量,神志不清:醉汉。喝醉了。醉得不省人事。2.沉迷;过分爱好:醉心。陶醉。听着这美妙的音乐,我的心都醉了。3.用酒泡制(食品):醉枣。醉蟹。

纸:1.供写字、绘画、印刷、包装等用的片状的东西。多用植物纤维制成。2.量词。用于计算文件、书信等的张数:一纸电文。

成语评论

提到"迷金醉纸",你可能会想到古装剧里那些挥金如土的场景。其实这个成语说的不只是物质享受,更像一面照妖镜,照出我们现代人的某些生活状态。比如最近遇到的小王,他每天加班到凌晨,周末还接私活,嘴上说着"存钱买房",可每次发工资就买最新款手机。这算不算另一种形式的"迷金醉纸"呢?

有人问:"现在谁还会像古人那样沉迷金银珠宝?"其实现代社会的"金"和"纸"早已变形。你看那些直播带货的主播,拿着印满LOGO的包装盒反复强调"限量款",评论区瞬间刷爆付款码;写字楼里的白领,明明用不上却要分期买五位数的包,说是"投资自我形象"。这些场景和古人捧金摔玉的癫狂,骨子里竟出奇相似。

前些天在咖啡馆听见两个姑娘聊天:"我花半个月工资买的联名款球鞋,同事居然说是假货!"说着就把鞋盒往地上摔。这种为"纸"醉心的场景,比直接炫富更让人唏嘘。物质的包装越来越华丽,可拆开层层包装纸后,里面装的还是焦虑和攀比。

有人疑惑:"追求更好的生活有错吗?"当然没错。但就像吃火锅,牛油锅底香辣过瘾,天天吃却要上火。我认识的老张就很有意思,他去年主动申请调岗降薪,现在每天骑车送女儿上学,周末在社区教老人用智能手机。他说:"以前觉得存款数字代表安全感,现在发现帮邻居修好WiFi更有成就感。"

最近看《中国消费趋势报告》,有个数据很有趣:Z世代中63%愿意为兴趣买单,但只有28%在意品牌溢价。这或许是个好兆头。就像春天柳树抽新芽,老枝上的枯叶自然会脱落。当越来越多人开始追问"我真正需要什么",那些虚幻的金光纸影,终将被更真实的生活需求取代。

说到底,"迷金醉纸"从来都不是金银或纸张的错。重要的是我们如何与物质相处。就像小时候集干脆面卡片,有人为集齐整套天天吃泡面,也有人享受和朋友交换卡片的乐趣。选择权始终在我们手里,不是吗?

"迷金醉纸"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