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òng huò shàng mén
成语解释:亲自将货物送到客户门上。指人自愿送上门来承担某种结果
成语出处: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第四章:“姑且我们认为那个女孩子不值钱,送货上门,以求达到什么目的,可你王纬宇并不是一头种马。”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商业等
繁体字形:送貨上門
英文翻译:provide home delivery service
送:1.把东西运去或拿去给人:送报。送信。送饭。2.赠送:奉送。老师送我两本书。3.陪着离去的人一起走:把客人送到大门外。送小孩儿上学。4.姓。
货:1.货币;钱:通货。2.货物;商品:百货。南货。订货。销货。货真价实。奇货可居。商店来了一批货。3.指人(骂人的话):笨货。蠢货。好吃懒做的货。4.出卖:货卖。5.姓。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提到“送货上门”,你会想到哪些成语?先别急着回答,咱们先看个例子。比如“雪中送炭”,原意是寒冬送炭取暖,现在外卖小哥顶着大雨送餐上门,不正是用热气腾腾的食物化解了你的燃眉之急吗?这种“解决实际需求”的核心价值,古今其实一脉相承。
有人可能要问:“送货上门不就是图个方便吗?”其实远不止如此。就像成语“锦上添花”描述的,当鲜花配送员抱着花束叩响门铃,那份意料之外的仪式感,能让平凡的日子突然发光。现代物流带来的不仅是商品,更是情绪价值的传递。
现实中还有个有趣现象。老话常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如今哪怕隔着半个地球网购,快递单号跳动的每个节点都牵动人心。我常觉得,那些显示“正在派送”的物流信息,就像数字时代的“鸿雁传书”,用科技重新诠释了牵挂的分量。
说到这儿,不得不提“风雨无阻”这个词。去年台风天亲眼见到配送员护着快递箱在积水里推车,箱子上“生鲜勿压”的标记格外醒目。这种职业坚守让我想起古时候的“鸡毛信”,只不过现代版的故事里,要守护的可能是产妇的母婴用品,或是病患的急用药品。
有意思的是,传统成语也在衍生新解。“门庭若市”原本形容热闹景象,现在放在小区快递驿站倒是格外贴切——不同颜色的工服穿梭其间,智能柜提示音此起彼伏,这不就是数字生活版的市集图景吗?每次取快递时听见邻居们互相帮忙找件的寒暄,倒是意外促进了社区温度。
依我看,送货服务最妙的改变是打破了空间焦虑。古人收到家书要“望眼欲穿”,现在我们下单时就知道“三日必达”,这种确定性本身就是现代生活的安全感来源。下次拆快递时不妨想想,手里捧着的不仅是商品,更是跨越时空的承诺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