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ì qǔ shùn shǒu
成语解释:逆:背叛;顺:合理。背叛国君夺取天下,遵循常理治理国家。
成语出处:《汉书·陆贾传》:“且汤武逆而以取顺守之,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人篡权
繁体字形:逆取順守
英文翻译:retain political power by fair means after capturing it by foul
逆:1.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风。逆流。2.抵触;不顺从:逆耳。逆子。3.背叛;背叛者:叛逆。逆产。4.迎接:逆旅(旅馆)。5.事先:逆知。逆料。
取:1.拿到手里:取款。取行李。把电灯泡取下来。2.得到;招致:取乐。取暖。自取灭亡。3.采取;选取:取道。录取。可取。给孩子取个名儿。4.姓。
顺:1.向着同一个方向(跟“逆”相对):顺风。顺流而下。2.依着自然情势(移动);沿(着):顺大道走。水顺着山沟流。3.使方向一致;使有条理次序:把船顺过来,一只一只地靠岸停下。这篇文章还得顺一顺。4.趁便;顺便:顺手关门。顺嘴说了出来。5.适合;如意:顺心。顺眼。不顺他的意。6.顺利:顺遂。这些年一直很顺。7.依次:顺延。8.顺从:归顺。百依百顺。9.姓。
守:1.护卫;防守。与“攻”相对:守卫。坚守阵地。2.遵循;遵守:守约。守信。守法。3.看守;守候:守门。守着病人。4.挨着;靠近: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5.古又同“狩(shòu)”。
"逆取顺守"这个成语到底怎么用?举个例子:某互联网公司在行业寒冬期大胆收购竞争对手,三年后通过优化管理让企业重焕生机。董事长在年会上说:"当年逆取顺守的决策,现在看来是值得的。"这个例子展示了在逆境中主动出击,又在成功后稳妥经营的过程。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普通的风险投资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后续的"顺守"环节。就像种地不能只播种不浇水,很多创业者初期靠非常手段打开市场,但若后续不建立规范制度,最终难免陷入混乱。去年某网红奶茶店因食品安全问题倒闭,正是"逆取"有余而"顺守"不足的典型案例。
这种策略在现代职场同样适用吗?我的同事小王就是个例子。去年部门重组时,他主动接手没人要的困难项目,三个月加班加点完成基础搭建。等项目进入正轨后,他反而开始培养新人接手,自己转向规划新方向。这种"先攻坚后放权"的思路,让他既展现了能力又避免了陷入事务性工作。
或许有人质疑:这不就是先破坏规则再立规矩吗?这里要注意道德底线。明朝张居正改革时"一条鞭法"的推行,确实触动了既得利益集团,但最终减轻了百姓负担。关键要看"逆取"的手段是否符合长远公益。就像医生做手术要切开皮肤,但目的是治病救人。
从个人经验来看,这个成语最启发人的是"节奏感"的把握。去年我负责的新产品推广,前期用非常规渠道快速获客,用户过万后立即转为精细化运营。这种"先冲锋后驻防"的思维,帮助我们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站稳脚跟。毕竟,这个世界不会奖励只会进攻或只会防守的人,真正的高手都懂得在不同阶段切换策略。
理解这个成语最大的价值,在于帮助我们突破非黑即白的思维定式。就像河流遇到山崖会形成瀑布,绕过岩石则成为蜿蜒水道,关键在于根据地形选择流动方式。商业竞争、个人发展乃至国家治理,都需要这种审时度势的智慧。重要的是记住:任何"逆取"都应该是通向"顺守"的桥梁,而非终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