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ì liú ér shàng
成语解释:逆:倒。逆水前进。比喻迎着困难而上
成语出处:《诗经·秦风·蒹葭》:“溯洄从之。”毛亨传:“逆流而上曰溯洄。”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人的精神等
繁体字形:逆流而上
英文翻译:Up against the current
逆:1.方向相反。与“顺”相对:逆风。逆流。2.抵触;不顺从:逆耳。逆子。3.背叛;背叛者:叛逆。逆产。4.迎接:逆旅(旅馆)。5.事先:逆知。逆料。
流:1.液体移动:流水。流汗。流血。流泪。流程。流泻。流质。流水不腐。汗流浃背。随波逐流(随着波浪起伏,跟着流水漂荡,喻没有主见,随着潮流走)。2.像水那样流动不定:流转(zhuǎn)。流通。流寇。流浪。流离。流散。流失。流沙。流露。流萤。3.传播:流言。流传。流芳。流弊。流毒。流行(xíng)。4.指江河的流水:河流。江流。溪流。激流。奔流。5.像水流的东西:气流。暖流。电流。6.向坏的方面转变:流于形式。7.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荒远的地方去:流放。流配。8.品类,等级:流辈。流派。9.指不正派:二流子。
而:1.连接动词、形容词或词组、分句等。a)连接语意相承的成分:伟大而艰巨的任务。战而胜之。取而代之。我们正从事一个伟大的事业,而伟大的事业必须有最广泛的群众的参加和支持。b)连接肯定和否定互相补充的成分:栀子花的香,浓而不烈,清而不淡。马克思主义叫我们看问题不要从抽象的定义出发,而要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c)连接语意相反的成分,表示转折:如果能集中生产而不集中,就会影响改进技术、提高生产。d)连接事理上前后相因的成分:因困难而畏惧而退却而消极的人,不会有任何成就。2.有“到”的意思:一而再,再而三。由秋而冬。由南而北。3.把表示时间、方式、目的、原因、依据等的成分连接到动词上面:匆匆而来。挺身而出。为正义而战。因公而死。视情况而定。4.插在主语谓语中间,有“如果”的意思:民族战争而不依靠人民大众,毫无疑义将不能取得胜利。5.姓。
上:[shàng]1.方位词。位置在高处的:上部。上游。往上看。2.等级或品质高的:上等。上级。上品。3.方位词。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卷。上次。上半年。4.旧时指皇帝:上谕。5.向上面:上缴。上升。上进。6.姓。7.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楼。上车。8.到;去(某个地方):上街。上工厂。他上哪儿去了?9.向上级呈递:上书。10.向前进:老张快上,投篮。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让。11.出场:这一场戏,你应该从左边的旁门上。这一场球,你们五个先上。12.把饭菜等端上桌子:上饭。上菜。上茶。13.添补;增加:上水。上货。14.把一件东西安装在另一件东西上;把一件东西的两部分安装在一起:上刺刀。上螺丝。15.涂;搽:上颜色。上药。16.达到;够(一定数量或程度):上百人。上年纪。⒁(又shǎng)上声:平上去入。17.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1”。见〖工尺〗。18.表示由低处向高处:爬上山顶。19.表示有了结果或达到目的:锁上门。考上了大学。那时他家穷得连饭都吃不上。20.表示开始并继续:爱上了农村。[shǎng]指上声,“上2”shàng⒁的又音。[shang]1.用在名词后,表示在物体的表面:脸上。墙上。桌子上。2.用在名词后,表示在某种事物的范围以内:会上。书上。课堂上。报纸上。3.表示某一方面:组织上。事实上。思想上。
“逆流而上”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逆着水流方向前进,但实际使用时,它更像是一种精神状态的比喻。比如有人会说:“别人都在追逐短视频风口,他却逆流而上,专注做深度文字内容。”这里并不是说对抗潮流本身,而是强调在群体趋势中选择独立思考,甚至挑战常规路径的勇气。
你可能想问:为什么有人要“逆流而上”?举个具体例子:当整个行业都在用低价策略抢占市场时,某家创业公司选择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价值。这种看似反直觉的选择,反而让他们在红海竞争中找到了突破口。这说明“逆流”不一定是错的,关键在于能否在逆向行驶中发现新航道。
有个有趣的现象——真正的逆流者往往不是刻意唱反调的人。就像河流中的洄游鱼群,它们的逆流本质上是遵循生命本能。人类社会中,那些坚持传统手工艺的匠人、在电子书时代坚持做实体书店的经营者,他们的“逆流”行为背后,其实是对某种价值的坚定守护。
不过要注意,“逆流而上”和“固执己见”有本质区别。我曾见过创业者把“逆流”当作逃避市场验证的借口,结果陷入自说自话的困境。真正的逆流应该像冲浪高手那样:表面在对抗海浪,实则借助水流的力量完成更漂亮的腾跃。这需要既保持方向感,又具备随时调整姿态的灵活性。
在当代社会,“逆流”的可能性其实比想象中更多元。有人逃离996选择数字游民生活,有人放弃高薪投身公益事业,这些选择看似背离主流价值观,却为社会发展提供了更多样本参考。当越来越多人开始讨论“逆向考研”“返乡创业”时,或许我们正在见证一种新的生存智慧的形成——不是非要在顺流逆流中二选一,而是学会在动态平衡中寻找属于自己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