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ōng
  • shāng
  • huì
  • gō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ōng shāng huì gōng

成语解释:通商:便利各地货物交流;惠:给人以好处。使贸易畅通,给工商业者带来好处。

成语出处:《左传·闵公二年》:“务材训农,通商惠工。”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经济管理

繁体字形:通商僡工

英文翻译:convenient transportation benefits industry and commerce

通商惠工的意思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商:1.商量:协商。2.商业:经商。3.商人:行商。4.除法所得的结果:八除以二的商是四。5.朝代名(约前1600—前1046)。汤灭夏后建立。建都亳(bó,今河南商丘),国号商。以后多次迁都,至盘庚迁都殷(今河南安阳小屯一带),故商朝又称殷朝,也称殷商。传到纣,为周所灭。6.古代五音(宫、商、角、徵、羽)之一。相当于简谱的“2”。

惠:1.给予的或受到的好处;恩惠:小恩小惠。施惠于人。受惠无穷。2.给人好处:平等互惠。3.敬辞,用于对方对待自己的行动:惠临。惠顾。惠存。4.又同“”。

工:1.工人和工人阶级:矿工。钳工。瓦工。技工。女工。工农联盟。2.工作;生产劳动:做工。上工。加工。勤工俭学。省料又省工。3.工程:动工。竣工。4.工业:化工(化学工业)。工交系统。5.指工程师:高工(高级工程师)。王工。6.一个工人或农民一个劳动日的工作:砌这道墙要六个工。7.(工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做工。8.长于;善于:工诗善画。9.精巧;精致:工巧。工稳。10.姓。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参看〖工尺〗。

成语评论

通商惠工”这个词听起来有点古早,但它的内核放到今天依然鲜活。举个例子,某地政府为了振兴本地手工业,专门给手艺人减税,还帮他们在电商平台开店。结果呢?原本快要消失的藤编技艺,现在成了网红产品,村里年轻人也愿意回来学手艺了。这时候有人可能会问:这不就是政府给钱给政策吗?但“通商惠工”的妙处在于,它不只是输血,更是造血——通过商业渠道让传统工艺真正活起来。

再举个现代案例。某沿海城市最近搞了个“外贸企业孵化园”,把物流公司、翻译机构和跨境支付平台都聚在一起办公。有个做陶瓷餐具的小厂,三个月就打通了东南亚市场。这时候核心问题来了:为什么非要“通商”和“惠工”两手抓?因为光有技术不会卖货,或者光会卖货没核心技术,都走不远。就像那个陶瓷厂,既有祖传的釉料配方,又学会了用大数据分析海外审美趋势。

我发现现在有些乡村振兴项目特别符合“通商惠工”的逻辑。比如西南某县把民宿改造和苗族银饰制作打包成旅游套餐,游客不仅能住特色木楼,还能亲手打造银饰带回家。这种模式比单纯发补贴高明多了——既保护了文化遗产,又创造了经济价值。个人觉得,现代版的“惠工”不该停留在保护层面,更要用商业思维让传统技艺迭代升级。

最近看新闻,跨境电商平台开始给中小工厂做AI选品指导,这算不算新时代的“通商惠工”?有个做五金工具的厂家,靠着平台提供的海外搜索热词数据,把普通的老虎钳改良成符合欧美人体工学的款式,利润直接翻倍。这说明在数字经济时代,“通商”的手段在进化,但本质还是那个道理:帮生产者更聪明地连接市场。

其实普通人也参与过“通商惠工”而不自知。比如你在直播间买了非遗剪纸,顺手发个朋友圈晒图,可能就帮老手艺找到了新客户。这种自发的传播力量,比过去单纯靠政府推广要高效得多。所以我认为,这个词在现代社会的演绎,已经从官方的顶层设计,扩展到了全民参与的市场行为。

未来可能会看到更多“商工融合”的案例。就像最近火爆的预制菜行业,既有食品加工的技术革新,又依赖冷链物流的商业基建。当某个湘菜师傅的秘制配方,通过标准化生产卖到全国超市,这就是“通商惠工”在食品领域的完美呈现——既惠及工匠,又畅通商路。

通商惠工的造句

  1. 造句 同时大量的民间贸易充斥其中,因此它又有调剂余缺、通商惠工等经济功能。
  2. 造句 抚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阳(楚州旧名)遂为重镇。
  3. 造句 抚集流散,通商惠工,山阳遂为重镇。
  4. 造句 大抵修路之法,办理得宜,其费轻微其效远大,其经久不变则利于通商惠工,其化险为夷则利于征兵运饷。
  5. 造句 张柔重新建立市场、民居,府衙,引泉水入城,疏通沟渠,通商惠工,保州城不久就富裕起来(好像也太神了点,GDP增长应该创纪录了)。

"通商惠工"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