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ōng gōng yì shì
成语解释:见“通功易事”。
成语出处:清·魏源《默觚·治篇》:“车马之驰驱,衣裳之曳娄,酒食鼓瑟之愉乐,皆巨室与贫民所以通工易事,泽及三族。”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分工合作
繁体字形:通工易事
英文翻译:share out the work and cooperate with one another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工:1.工人和工人阶级:矿工。钳工。瓦工。技工。女工。工农联盟。2.工作;生产劳动:做工。上工。加工。勤工俭学。省料又省工。3.工程:动工。竣工。4.工业:化工(化学工业)。工交系统。5.指工程师:高工(高级工程师)。王工。6.一个工人或农民一个劳动日的工作:砌这道墙要六个工。7.(工儿)技术和技术修养:唱工。做工。8.长于;善于:工诗善画。9.精巧;精致:工巧。工稳。10.姓。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3”。参看〖工尺〗。
易:1.做起来不费事的;容易(跟“难”相对):简易。轻易。易如反掌。显而易见。得来不易。2.平和:平易近人。3.轻视。4.改变;变换:变易。易名。移风易俗。不易之论。5.交换:贸易。交易。易货协定。以物易物。6.姓。
事:1.事情:国事。公事。2.事故:出事。平安无事。3.职业:谋事。4.关系;责任:回去吧,没有你的事了。5.从事:大事宣传。6.侍奉;伺候:事亲。不事王侯。
“通工易事”这个成语,你听说过吗?其实更常见的说法是“通功易事”,出自《孟子》,意思是通过分工合作,互通有无。比如古代农民种粮、工匠造器具,大家各展所长,再通过交换满足需求,这就是最简单的“通功易事”。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需要这种古老的分工模式吗?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一家奶茶店,店员做茶、收银员结账、配送员送单,各司其职却能半小时把奶茶送到你手里。这种高效协作,本质上就是“通功易事”的现代版。
但问题来了:分工太细会不会让人变成流水线上的螺丝钉?我曾在团队项目中深有体会:当设计师、程序员、文案各自埋头苦干时,确实容易“各做各的”。后来我们每天花10分钟同步进度,用表格明确分工节点,效率反而提升了两倍。可见分工本身不是问题,缺乏沟通才是症结。
从个人视角看,“通功易事”其实暗含成长密码。刚入行时我总想包揽所有工作,结果样样都会却样样不精。后来专注做市场策划,把设计外包给专业团队,不仅作品质量提升,还能腾出时间学习新技能。这让我悟到:真正的能力不是全能,而是知道何时该“分”,何时该“合”。
如今远程办公兴起,这个概念有了新玩法。最近帮朋友策划线上读书会,主理人在北京、剪辑师在成都、宣发团队在广州,用在线文档实时更新进度,三天就完成了传统团队一周的工作量。技术打破了地域限制,但内核仍是千百年前那个智慧——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
下次遇到复杂任务时,不妨先画个分工图:哪些必须亲力亲为?哪些可以交给伙伴?就像拼乐高时找准每块积木的位置,你会发现,所谓“难题”,不过是还没找到对的人和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