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dà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dào lù jí jí

成语解释:藉藉:杂乱众多的样子。形容社会上纷纷互相传告

成语出处: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25回:“执事胸中方略,非局外人所能窥,而道路藉藉,或谓执事者将循政府之意,而从事于武力解决。”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消息传递等

繁体字形:道路藉藉

英文翻译:By road

道路藉藉的意思

道:1.道路:铁道。大道。人行道。羊肠小道。2.水流通行的途径:河道。下水道。黄河故道。3.方向;方法;道理:志同道合。头头是道。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得道多助,失道寡助。4.道德:道义。5.技艺;技术:医道。茶道。花道。书道。6.学术或宗教的思想体系:尊师重道。传道。卫道士。7.属于道教的,也指道教徒:道院。道士。道姑。老道。一僧一道。8.指某些封建迷信组织:一贯道。9.线条;细长的痕迹:画了两条横道儿,一条斜道儿。10.姓。11.我国历史上行政区域的名称。在唐代相当于现在的省,清代和民国初年在省的下面设道。12.某些国家行政区域的名称。13.说:道白。能说会道。一语道破。14.用语言表示(情意):道喜。道歉。道谢。15.说(跟文言“曰”相当,多见于早期白话)。16.以为;认为:我道是谁呢,原来是你。

路:1.道路:陆路。水路。大路。同路。2.路程:八千里路。路遥知马力。3.(路儿)途径;门路:生路。活路儿。4.条理:理路。思路。笔路。5.地区;方面:南路货。外路人。各路英雄。6.路线:三路进军。七路公共汽车。7.种类;等次:这一路人。哪一路病?。头路货。纸有好几路。二三路角色。8.用于队伍的行列,相当于“排”、“行”:四路纵队。9.姓。

藉:[jiè]1.另同“”2.垫在下面的东西:以茅草为藉。3.垫;衬:藉地而坐。[jí]1.践踏;凌辱。2.另同“

藉:[jiè]1.另同“”2.垫在下面的东西:以茅草为藉。3.垫;衬:藉地而坐。[jí]1.践踏;凌辱。2.另同“

成语评论

哎哟,今天咱们来唠唠“道路藉藉”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儿生僻?其实说白了,它形容的是路上杂乱、人来人往的场面,就像早高峰的地铁站——挤得连脚都没地儿放!不过啊,问题来了:这成语到底咋用才贴切?别急,咱这就掰扯掰扯。

举个栗子哈,比如你写一篇关于城市发展的文章,可以说:“新区建设初期,工地周边道路藉藉,建材堆得老高,可没过两年,这儿就成了大伙儿遛弯儿的好地方。” 你看,这么一用,是不是画面感“蹭”一下就上来了?这里头的核心问题其实是:成语得贴合场景,不能硬塞。就像炒菜放盐,多了齁得慌,少了没味儿。

再比如老王头开早餐铺那事儿。头俩月店门口道路藉藉,三轮车、送货的挤作一团,街坊都说“这买卖指定黄”。结果您猜怎么着?后来他搞了个外卖窗口,现在排队的人能从胡同口排到公交站!所以啊,有时候表面的乱,保不齐藏着机会呢——这算是我的一点儿小感悟吧。

不过话说回来,用成语也得讲究分寸。要是描写深山老林里的小径,非说“道路藉藉”就闹笑话了。好比给和尚送梳子——压根儿用不上嘛!所以说,关键得吃透成语的意思。就像上周我帮邻居改作文,他写“图书馆里道路藉藉”,我赶紧给改成“座无虚席”,这才对味儿不是?

最后唠句掏心窝的话:语言这事儿吧,就像捏泥人儿,得顺着它的性子来。用“道路藉藉”这种带点儿古早味的成语,最适合用在需要营造历史感或者热闹场景的地方。下次您要是见着哪条街堵得水泄不通,不妨来句“嚯,这阵仗,真叫个道路藉藉!” 保准比说“人真多”有味儿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