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ì xián shǒu yì
成语解释:嫌:嫌疑;守义:保守道义。避开嫌疑,保守道义
成语出处: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3回:“今主公避嫌守义,恐失众人之望。”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人守道义
繁体字形:避嫌守義
英文翻译:Avoiding suspicion and keeping righteousness
避:1.躲开;回避:退避。避而不谈。避一会儿雨。2.防止:避孕。避雷针。
嫌:1.嫌疑:避嫌。涉嫌。2.嫌怨:前嫌。挟嫌。3.厌恶;不满意:讨人嫌。嫌贫爱富。大家都嫌他脾气太急。内容不错,文字略嫌啰唆。
守:1.护卫;防守。与“攻”相对:守卫。坚守阵地。2.遵循;遵守:守约。守信。守法。3.看守;守候:守门。守着病人。4.挨着;靠近:守着水的地方可多种水稻。5.古又同“狩(shòu)”。
义:1.公正合宜的道理;正义:道义。大义灭亲。义不容辞。2.合乎正义或公益的:义举。义演。3.情谊:情义。忘恩负义。4.因抚养或拜认而成为亲属的:义父。义女。5.人工制造的(人体的部分):义齿。义肢。6.姓。7.意义;道理:字义。定义。微言大义。
哎,你说这“避嫌守义”到底是啥意思?说白了就是既要避免被人说闲话,又要守住自己的道义底线。举个例子,老张当了部门主管后,连表弟找工作都坚决不打招呼,别人问他为啥这么较真,他摆摆手说:“瓜田李下啊,该避嫌就得避!”你品,你细品——这不就是活生生的避嫌守义吗?
(自问自答时间到!)有人可能要问:避嫌和守义冲突了咋整?嘿,这就像炒菜放盐,多了齁咸少了没味。当年包公铡亲侄子那出戏看过没?人家硬是顶着“六亲不认”的骂名也要秉公办案。你瞧,避嫌避得彻底,守义守得刚正,这不就两全其美了?
要我说啊,现代人更得讲究这个。你看那些网红带货的,但凡有点良心的都会主动说“这产品我没收钱推荐”。为啥?还不是怕被人说吃相难看!不过话说回来,能做到这点的还真得夸句“讲究”——毕竟现在多少人为了流量连脸都不要了。
(再抛个问题)那避嫌守义会不会显得不近人情?我给你举个反例:关羽当年挂印封金,过五关斩六将也要回到刘备身边。曹操送的金银财宝说不要就不要,这不是打脸吗?可后世为啥都夸他忠义?要我说啊,有时候“不近人情”恰恰是最高级的情商,你细品是不是这个理?
说到底,避嫌守义就像走平衡木,关键得心里有杆秤。咱普通人遇事多问自己一句:“这么做对得起良心不?会不会让人戳脊梁骨?”保准能少踩很多坑。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啊,放哪朝哪代都管用,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