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ì nì shān yú

成语解释:指防止淹死而躲入山隅。表示远远回避。

成语出处:汉 司马相如《美人赋》:“譬于防火水中,避溺山隅,此乃未见其可欲。”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远远避开

繁体字形:避溺山隅

英文翻译:Avoid drowning in the mountain corner

避溺山隅的意思

避:1.躲开;回避:退避。避而不谈。避一会儿雨。2.防止:避孕。避雷针。

溺:[nì]1.淹没:溺死。2.沉迷不悟;过分:沉溺。溺爱。[niào]同“尿(niào)”。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隅:1.角落:墙隅。城隅。向隅。一隅之地。2.靠边沿的地方:海隅。

成语评论

哎哟,说到“避溺山隅”这个成语,可能不少人会挠头:这词儿啥意思啊?说白了,它就是形容人为了躲避危险或麻烦,直接躲到山角落里去了,有点像现代人说的“躺平但求安稳”。比如说——

比如职场里有个同事老张,每次团队遇到棘手项目,他就开始请病假、调休,活生生把自己搞成了“部门隐形人”。你说他懒吧?他倒也不坏,就是怕担责任,宁可少拿奖金也要“避溺山隅”。不过话说回来,这么躲下去真能长久吗?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隔壁王婶总念叨:“现在年轻人动不动就辞职回老家种田,这不就是避溺山隅嘛!”你品,你细品,这话还真带点时代特色——当大城市的内卷让人喘不过气,有人确实选择退一步海阔天空。但关键得想明白:咱是暂时歇脚,还是彻底放弃成长?

话说回来,这成语和“趋利避害”有啥区别呢?重点在“山隅”这俩字啊!前者强调躲到特定角落的被动姿态,后者则是主动选择利弊。就像疫情期间有人连夜搬去深山老林,这操作就特符合“避溺山隅”的画面感。

依我看啊,偶尔“避溺山隅”不算坏事。老话儿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关键是要把“躲”当成充电站而非终点站。就像打游戏时残血回城补状态,咱总得满血了再杀回去不是?

最后说个历史故事助消化。明朝有个书生屡试不第,干脆躲进终南山当隐士。结果皇帝听说他学问好,三顾茅庐请他出山。您猜怎么着?这老兄后来成了内阁大学士。所以说啊,避溺山隅这事儿,搞不好还能避出个柳暗花明呢!

"避溺山隅"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