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iǎo chǔ jī shì
成语解释:谓处世淡泊,视事谦逊。
成语出处:明·李东阳《翰林伦封君墓表》:“君亦邈处欿视,若韦布然,于是益以见君之贤云。”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世
繁体字形:邈處欿視
英文翻译:Miao's way of seeing
邈:遥远:邈不可见。
处:[chǔ]1.居住:穴居野处。2.跟别人一起生活;交往:处得来。处不来。他的脾气好,挺容易处。3.置身在(某地、某种情况等):地处闹市。处变不惊。设身处地。我们工厂正处在发展、完善的阶段。4.处置;办理:论处。处理。5.处罚:处治。惩处。处以徒刑。6.姓。[chù]1.地方:住处。心灵深处。大处着眼,小处着手。2.机关组织系统中按业务划分的单位(级别一般比局低,比科高),也指某些机关:科研处。总务处。办事处。联络处。
欿:[kǎn]1.不自满:“如其自视欿然,则过人远矣。”2.忧愁:“欿愁悴而委惰兮,老冉冉而逮之。”3.古同“坎”,坑。[qiàn]方言,心有所欲;想念。
视:1.看:视力。视线。近视。熟视无睹。2.看待:轻视。重视。藐视。一视同仁。3.考察:视察。巡视。监视。4.姓。
“邈处欿视”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的意思其实很实用:指人站在远处观察事物,不轻易介入,同时保持谨慎的态度。比如在职场上,面对同事之间的争执,有人可能会说:“这件事我先邈处欿视,等了解清楚再发表意见。”这种选择往往能避免因信息不全而“站错队”。
问题:什么时候该用“邈处欿视”?生活中很多矛盾其实不需要立刻解决。比如朋友吵架时,如果你贸然劝架,可能会让关系更复杂;但若先观察双方的真实诉求,再找合适的时机沟通,反而更有效。这种“冷处理”背后,就是邈处欿视的智慧。
问题:它和“袖手旁观”有什么区别?关键在动机!邈处欿视是主动的理性观察,而袖手旁观常带有消极意味。比如看到有人摔倒,直接走开是冷漠;但如果看到老人摔倒后先观察周围环境(确认是否有专业救助者),再决定是否上前,这就是一种负责任的邈处欿视。
我个人觉得,现代人尤其需要这种能力。社交媒体上每天都有反转新闻,如果看到热点事件就急着表态,很可能被情绪裹挟。就像去年某明星绯闻事件,最初舆论一边倒谴责,三天后监控视频曝光真相大白——那些选择“让子弹飞一会儿”的人,恰恰保护了自己的判断力。
历史中也藏着典型案例。三国时期诸葛亮在赤壁之战前,通过观察天象和敌情,最终选择“借东风”火攻,而不是直接硬拼。这种谋定而后动的策略,本质上也是邈处欿视的延伸应用。
下次遇到让你血压飙升的情况时,不妨试试给自己按个暂停键。就像看3D电影要先戴眼镜才能看清立体效果一样,邈处欿视能帮我们戴上“理性眼镜”,把模糊的冲突看得更透彻。毕竟,有时候后退一步,反而是在为向前迈进积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