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ín
  • xiāng
  • dǎ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ín lǐ xiāng dǎng

成语解释:周制1邻=5家,1里=5邻,1党=500家,1乡=12500家。泛称一乡的人

成语出处:春秋·鲁·孔丘《论语·雍世》:“毋!以与你邻里乡党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邻居

繁体字形:鄰裏鄉黨

英文翻译:Neighborhood party

邻里乡党的意思

邻:1.住处接近的人家:四邻。东邻。邻人。远亲不如近邻。2.邻接的;邻近的:邻国。邻县。邻家。邻座。3.古代五家为邻。

里:[lǐ]1.(里儿)衣服、被褥等东西不露在外面的那一层;纺织品的反面:被里儿。衣服里儿。这面是里儿,那面是面儿。2.方位词。里边(跟“外”相对):里屋。里圈。往里走。3.街坊:邻里。里弄。4.家乡:故里。乡里。5.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6.姓。7.长度单位,1市里等于150丈,合500米。[li]1.里面;内部(跟“外”相对):手里。箱子里。话里有话。2.附在“这、那、哪”等字后边表示地点:这里。那里。头里。

乡:1.农村。与“城”相对:上山下乡。城乡交流。2.自己生长的地方或祖籍:家乡。故乡。3.本地的:乡土。4.行政区划单位。在县之下。5.古又同“向往”的“向(xiàng)”。

党:1.政党。在中国特指中国共产党:党校。入党。2.由私人利害关系结成的小集团:结党营私。3.偏袒:党同伐异。4.旧指亲族:父党。母党。5.古代的乡里组织:乡党。

成语评论

邻里乡党”这个成语听起来有些古早味,但它的意思其实和现代生活息息相关。比如有人搬新家时,邻居主动帮忙搬家具,社区群里大家纷纷支招推荐靠谱的装修师傅,这时候就可以说:“真是远亲不如近邻,邻里乡党的情谊最实在。”

这成语只能在农村用吗?其实不然。在城市的电梯公寓里,张阿姨给加班晚归的年轻人留了热汤,李叔帮双职工家庭接送小孩上学,这样的互助场景同样适用。有位独居老人忘带钥匙,三个单元的邻居轮流陪着等开锁师傅,这温暖画面被物业写成公告:“本小区邻里乡党守望相助,荣获文明社区称号。”

不过偶尔也会有反例。比如某小区业主群因为停车位争执,从文明讨论变成互相指责,这时候调解员提醒:“咱们好歹是邻里乡党,有话好好说。”这句话像盆冷水,让群里瞬间冷静下来——原来大家抬头不见低头见,确实没必要撕破脸。

为什么这个成语能流传千年?因为它抓住了人际关系的本质需求。明代话本里有段描写特别生动:“王秀才赶考途中病倒,全赖邻里乡党煎汤送药,这才捡回条性命。”这种集体关怀机制,放在今天就像社区志愿者团队,或者业主自发组织的应急互助群。

我在老旧小区见过最暖心的场景:腊八节那天,六楼奶奶熬了三大锅粥,各家自带碗勺来盛,楼道里飘着米香和笑声。这种自发形成的节日传统,比物业组织的联欢会更贴近“邻里乡党”的本意——不带功利心的真诚相处。

随着城市发展,钢筋水泥似乎筑起了人际高墙。但有意思的是,最近三年社区团购群的兴起,反而让很多十年没说过话的邻居开始互相分享食谱、拼单买菜。有位程序员在群里求助修水管,结果发现楼上住着退休的水暖工师傅,这种巧合让人不禁感叹:数字化时代,邻里乡党的连接方式也在进化。

当你在快递柜前帮邻居暂存包裹,在暴雨天帮忙收晾晒的被子,或是在垃圾分类点交流收纳心得时,这些看似微小的互动,都在续写着“邻里乡党”的新篇章。这种人与人之间的温度,或许正是对抗城市孤独症的最佳良药。

邻里乡党的造句

  1. 造句 邻里乡党都喜欢他的进步,便稍稍和他在一起同饮。
  2. 造句 其居家所与游者,不过其邻里乡党之人。
  3. 造句 虽然邻里乡党说我傻,说我活得不值,其实我自己什么都不图,为的就是挽救一个生命……
  4. 造句 夫妻矛盾、婆媳矛盾、父母子女之间的矛盾,甚至还有邻里乡党之间的矛盾。
  5. 造句 ……其余邻里乡党,相周相恤,汝自为之,务在金尽而止。
  6. 造句 夜半三更,哀声响彻四野,邻里乡党无不戚然。
  7. 造句 邻里乡党能周恤者周恤之、能我恤人勿人恤我,如此居心行事,天下纵不能违,而大祸自然无矣。
  8. 造句 既不像台北有浓厚的国际都会色彩,人口结构也洋溢着浓厚的本土色彩,人们更看重邻里乡党的人脉关系。
  9. 造句 原宪觉得太多,推辞不受,孔子说,不要推辞,多余的可以送给邻里乡党。
  10. 造句 他生活俭朴,凡有赏赐,总是用来接济贫困的亲戚朋友或邻里乡党,为官数十年,家中没有多余的财产。

"邻里乡党"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