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ì jì mài yǒu
成语解释:郦寄出卖朋友
成语出处:南朝·齐·巨源《为尚书符荆州》:“虽吕布贩君,郦寄卖友,方之斯人,未足为酷。”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出卖朋友
繁体字形:酈寄賣友
英文翻译:Li consignment friend
郦:[lì]姓。[zhí]〔郦县〕古地名,在今中国河南省南阳市西北。
寄:1.原指托人递送,现在专指通过邮局递送:寄信。寄钱。包裹已经寄走了。2.付托;寄托:寄存。赋诗寄怀。寄希望于青年。3.依附别人;依附别的地方:寄食。寄居。寄人篱下。4.认的(亲属):寄父。寄母。寄儿。寄女。5.姓。
卖:1.拿东西换钱(跟“买”相对):卖房子。把余粮卖给国家。2.为了自己的利益出卖祖国或亲友:卖国。把朋友给卖了。3.尽量用出来;不吝惜:卖劲儿。卖力气。4.故意表现在外面,让人看见:卖功。卖弄。卖俏。5.旧时饭馆中称一个菜为一卖:一卖炒腰花。6.姓。
友:1.朋友:好友。战友。2.相好;亲近:友爱。友好。3.有友好关系的:友人。友邦。友军。4.姓。
“郦寄卖友”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故事来自汉代郦寄为了自保出卖好友吕禄的典故,后来就用来形容为了利益背叛朋友的行为。举个现实中的例子:假设公司里小王和小李本是铁哥们,结果小王为了升职,偷偷把小李的工作失误汇报给领导——这就有点“郦寄卖友”的味道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有人会选择出卖朋友?其实背后的逻辑很直白——短期利益诱惑盖过了长期信任的价值。就像有人为了一笔快钱把合伙人的商业机密卖给竞争对手,看似赚到了,实则毁掉了自己的信誉招牌。
但这里有个反直觉的真相:那些习惯性“卖友”的人,最后往往混得最惨。去年我们小区有个真实案例,张阿姨把邻居托她保管的祖传玉佩转手卖了,结果现在整个社区没人敢和她深交。你看,信任这东西一旦碎了,可比玉佩难修复多了。
我个人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职场中那些混得风生水起的人,反而特别讲究“江湖义气”。他们明白,关键时刻的忠诚虽然可能吃点眼前亏,但积累的信用资产能在未来兑换更多机会。就像老话说的,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话说回来,完全不计代价的仗义也不现实。咱们普通人能做的是守住底线:至少不在朋友背后捅刀子。遇到两难选择时,不妨直接开诚布公沟通。就像上周我同事面对客户挖角时,明确告知老板并一起商量对策,反而获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实每个现代人心里都住着郦寄和吕禄。重要的是当利益诱惑来敲门时,我们选择让哪个角色站出来说话。下次面临类似选择时,不妨想想:十年后的自己,会为今天这个决定鼓掌还是脸红?